名家觀點》王朔:義大利對陸合作壓力從何而來

名家觀點》王朔:義大利對陸合作壓力從何而來。圖爲9日大陸總理李強在新德里會見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新華社)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朔12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義大利是否會退出「一帶一路」合作話題,近來引發關注。雖存在過度炒作成分,但客觀說,這確實被西方輿論當成中國與義大利,或者說中國與歐洲合作的某種風向球,尤其是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義大利爲何在續簽《「一帶一路」合作協定》問題躊躇?是利益所在還是形勢所迫?需要說清楚。

王朔表示,首先,義大利當時爲什麼會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倡議主要着眼的是新基礎設施建設和老舊基礎設施現代化改造,包括公路、鐵路、港口和橋樑等,義大利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意味着與這個覆蓋亞非歐數十個國家的倡議,連在一起。

義大利作爲地中海沿岸國家港口衆多,對擴大和發展物流及海運有天然需求,中國與希臘在比雷埃夫斯港合作給雙方帶來巨大收益也極大地觸動義大利。

此外,當時義大利政府由左右翼聯合執政,五星運動與聯盟黨都不是傳統主流政黨,時任總理孔特是典型的技術型官員,與時任副總理兼經濟發展、勞動與社會政策部部長迪馬約都更爲看重經貿合作,並沒有太多政治包袱。可以說,當時義大利決定籤備忘錄,更多是從現實利益出發,是主動爲之之舉。

王朔稱,其次,義大利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到底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一帶一路」倡議》在2013年正式提出後,至今已走過10年曆程,成果豐碩。在2019年時,「一帶一路」倡議已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可說當時義大利選擇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是想借此獲得更多經濟發展契機。9月4日王毅外長在出席中義政府委員會第十一次聯席會議時特別提到,過去5年中義雙邊貿易額從500億美元增長至近800億美元,義大利對中出口增長約30%。要知道,這還是在新冠疫情、俄烏衝突等一系列外部因素影響下取得的成果。因此,義大利在簽署備忘錄後是切切實實從合作中得到了收益的。

相比之下,好像義大利方面對此卻不那麼坦誠。義國總理梅洛尼在日前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新德里峰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近年來,有些歐洲國家雖然沒有參與『一帶一路』,但它們(與中國)建立的關係比我們有時處理得更有利。」義大利副總理兼外長塔加尼則稱:「如果分析出口的話,『一帶一路』倡議沒有產生我們希望的結果。」這些言詞顯不具說服力,口是心非。

王朔分析,再次,義大利對續簽爲什麼躊躇?按2019年協議約定,除非義大利提前3個月正式通知中國打算退出,否則該協議將在2024年3月到期後自動續簽。因此,梅洛尼政府必須在今年底要決定是否續簽到期的合作備忘錄。要知道,義大利現在經濟並不樂觀,在經歷新冠疫情重創後,通貨膨脹尤其是高企的能源價格嚴重衝擊着該國企業正常經營,更加劇低收入羣體生活困境。義大利今年第二季GDP環比萎縮0.4%,經濟表現低於歐洲平均水準,主要生產部門增加值均呈現負增長,預計全年僅能增長0.7%。特別是歐洲央行已連續9次加息,對公共債務佔GDP超過144%的義大利猶如雪上加霜。相對的是,國際貨幣基金預計中國經濟2023年的增長爲5.2%。很顯然,強化對中合作無疑符合義大利的現實需求,而本就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義大利相比其他一些國家會更有優勢、更有機會。

王朔強調,最後,義大利到底在擔心什麼?美國拜登政府一再表示,不會對義大利是否續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施加壓力,只是表達「高度關切」。但事實上這個壓力一直都在,而且越來越大。義大利是七國集團(G7)中第一個簽署「一帶一路」倡議備忘錄的,就此成了華盛頓心目中的「叛徒」。《紐約時報》曾撰文稱,義大利是西方世界的「特洛伊木馬」,「讓中國的經濟擴張,可能還有軍事和政治擴張,得以進入歐洲縱深」。當前,美國正加緊拉攏盟友圍堵中國,極力遏制中國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針對「一帶一路」倡議。在此緊要關頭,美國怎麼可能坐等G7盟友去跟中國續簽協議呢?所以梅洛尼政府面臨拜登的壓力是一定的,更別說是在俄烏衝突持續、西方要彰顯所謂政治團結,這個壓力恐怕比山還大。

由此可見,不是義大利想不想續簽的問題,而是在美國壓力下能不能籤的問題。義大利一貫重視與中國的合作,當然不希望因續簽問題破壞中義尚且良好的關係,更不想讓經濟狀況雪上加霜。但同時,梅洛尼政府不願、不敢也不能得罪美國,要知道華盛頓可是「很小心眼的」。綜合來看,義大利如今處於內外壓力之下,要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並不容易,畢竟損害自己利益去成全他國好像並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