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鄭永年:用「鉅變」形容大陸過去十年發展
家觀點》鄭永年:用「鉅變」形容中國過去十年發展。(澎湃新聞資料照)
大陸《環球時報》21日刊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專訪,他說,中國過去這十年發展,如果只能用一個詞形容,他會選擇「鉅變」。中共十八大後,中國發生深刻變化,在多種變化之中,政治層面的變化最具意義,因爲一個國家的外部崛起是內部崛起的延伸,而國家內部崛起的主要標誌之一,並不僅是國民生產毛額的增長,而是其所踐行制度的崛起。
鄭永年認爲,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中國經濟的韌性已經多次在實踐中得到證明,從上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國不僅平穩地度過了這兩次危機,還對世界經濟作出巨大貢獻。
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到現在,中國基本上做到了復工復產。儘管在疫情和西方強行對中國「脫鉤」的雙重壓力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橫向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比較,中國的增長依然很不錯。
從長期來看,中國政府在過去兩年中整頓教培、互聯網、房地產等領域,非常需要,目的是爲了實現民營企業更健康發展。任何國家都需要爲企業運轉制定規則,也就是「資本有序發展」,這是爲了中國整體、長期、可持續發展,打下更好的制度與法律基礎。
鄭永年指出,從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今年高層釋放種種訊號來看,中國各項政策、舉措顯然都繼續圍繞着經濟建設和「發展纔是硬道理」的思路進行。總的來說,中國可能是世界上經濟韌性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但話說回來,正因爲如此,他現在也有點擔憂:由於巨大的體量和強大的韌性,中國經濟消化問題的能力很強,一般的小問題不容易被感覺到,這可能會給一些中國人造成「沒有必要開放」的錯覺。一旦發生這樣情況,就會非常麻煩。對此,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最近發表新書《共同富裕的中國方案》的鄭永年強調,從全球來看,一個國家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爲富裕國家,已經很難,要共同富裕,就更難了。即使英美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非常明顯的社會不公平現象,進而導致近年來民粹主義崛起。
現在接近實現共同富裕的國家大多體量較小,比如北歐等福利社會國家,或是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這意味着中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爲發達且共同富裕的國家,會面臨更多挑戰。
他認爲,在這複雜過程中,最應該吸取英美等國現在民粹主義興起、社會不穩定的教訓。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濟貧」,也不是簡單地「分大餅」。應該在過去40多年基礎上,既追求經濟增長、也必須確保社會穩定,並從社會長期和總體利益來思考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