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滿天下的商丘“侯才子”

商丘古城有一處壯悔堂,壯悔堂的主人便是人稱“侯才子”的侯方域。侯方域是明末清初名滿天下的著名文人。

侯方域,明末清初歸德府商丘人,散文家、明末“四公子”之一,生於1618年,卒於1655年。侯方域出生在商丘歸德古城的一個世族大家。侯方域的父親侯恂爲明末戶部尚書,叔父侯恪爲明朝南京國子監祭酒,祖父侯執蒲爲明朝太常寺卿。

侯方域這一支歸德商丘的侯氏家族,最初是戍籍,就是軍戶。商丘侯氏家族的始遷祖侯成,原是開封杞縣(當時屬開封府祥符縣)人,明初奉詔以軍籍隸屬歸德衛,在商丘古城西南侯老家村居住下來,後世遂爲歸德商丘人。商丘侯氏家族,在侯執蒲和侯恂等一代代的努力下,培育出兄弟進士、父子進士等高級士紳,成功邁入歸德府“八大家”的行列。

侯方域6歲時開始讀書,8歲時就會寫詩做文章,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小才子”的美譽。民間傳說侯方域一次到寺院門前玩耍,被一羣正在葫蘆架下乘涼的和尚拉住,讓其作一首詩才肯放行。侯急中生智,遂吟出一首“葫蘆架上葫蘆藤,葫蘆架下葫蘆明,葫蘆碰着葫蘆頭,葫蘆不疼葫蘆疼”的葫蘆詩。

1639年,侯方域22歲,在南京結識了江南名人陳貞慧、吳次尾等人,並參加了進步學社——復社。正是在這裡,侯方域來到了秦淮河畔的媚香樓上,與李香君相識。此時的李香君已憑她的才、藝、貌,而成“秦淮八豔之首”,還有極其強烈的愛國思想和正義情感,二人一見鍾情,成爲知音。方域以詩相送,香君以歌唱之,侯方域將一把宮扇贈予香君,以定終身。李香君視扇爲生命,與扇朝夕相處,從不離手。

相傳侯方域和李香君還有這樣一段愛情故事:侯李分手後,田仰想娶香君爲妻,願出三千金求見一面被李回絕,田十分惱火,派人到媚香樓搶親,李墜樓自殺未遂,在養母照料下又甦醒過來,但已血濺宮扇,當時正巧畫家楊龍友在場,拾起宮扇以血爲基礎畫了幾枝桃花,始有“桃花扇”之稱。清代戲劇家孔尚任根據這些情節,十年數易其稿寫成了著名的戲劇《桃花扇》,成爲我國戲劇史上的一顆明珠。

孔尚任的戲劇《桃花扇》中,侯方域、李香君出家入道。李香君是否真的到過商丘,歷來皆有爭議。而侯方域之墓、李香君之墓均在商丘。

雪苑,本是西漢樑孝王在樑國都城睢陽所築造的東苑,也稱梁園或者樑苑。南朝宋著名文學家謝惠連遊至此地時,大雪紛飛,作《雪賦》一首,始有“雪苑”一稱。侯方域曾前後兩次主盟雪苑社,使中原成爲大江南北風起雲涌的一個文學勝地,與東南文士遙相呼應。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侯方域從金陵回到商丘,與同裡吳伯裔、吳伯胤、賈開宗、徐作霖、劉伯愚等組織“雪苑社”,因而有“雪苑六子”之稱(此爲雪苑前六子)。崇禎十五年(1642年)三月,李自成破歸德,雪苑社中堅吳伯裔、吳伯胤、徐作霖、張渭、劉伯愚皆死難,賈開宗、侯方域也流落四方,有明一代之雪苑社事遂告結束。

清順治九年(1652年),侯方域35歲,他回想起數年中的坎坷遭遇,除了有詩文以外,卻一無所成,悔恨交加,就給書房取名“壯悔堂”。從此,他下決心在文學上做一番事業,編寫了《壯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等,並整頓雪苑六子社,前六子已有四人作古,便充實當時名流徐作肅、徐鄰唐、徐世琛、宋犖,加上原來的賈開宗、侯方域稱“後雪苑六子”。

清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三(1655年1月30日),侯方域37歲卒,初葬於侯氏祠堂中,到康熙二年(1663年)又移葬於侯氏南園東南角侯氏墓地,即今商丘古城南十里的侯小園村東南。

侯方域是一位著名的中國歷史人物,也是商丘重要的文化名人。孔尚任的文學鉅著《桃花扇》,既是寫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愛情故事,更是反映南明一代興亡的歷史劇,後世衆多文學作品也繼續塑造了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文學形象。侯方域,是當今商丘一張亟待擦亮的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文化名片。

來源:商丘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