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治水預算551億大增4成 政院揭三大目標、成立任務編組
行政院工程會主委、政務委員陳金德。記者黃婉婷/攝影
凱米豪雨重創南臺灣,經濟部、農業部、內政部明天將赴行政院會報告「系統性治水」。行政院工程會主委、政務委員陳金德指出,未來三大治水原則爲,不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及長時間生活不便,政院已成立「水及流域永續推動小組」作爲統籌平臺,並羅列逾十項子題,將分年度推動污水下水道接管。
賴清德總統日前指出,因應凱米災情,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整體治水經費比今年度增加159億元,達551億元,增加超過40%。據悉,其中包含總預算351億元、前瞻計劃180億元及特種基金20億元。行政院長卓榮泰上週二主持「系統性治水」會議,盼透過優化法規、制度、執行面等全面提升承洪韌性。
工程會掌管全臺公共建設,凱米致災後,地方政府因災準金用罄向中央求助,共12縣市、提出192億的經費需求。陳金德說明,不同以往,此次爲縮短作業時間,政府兵分多路與縣市當面溝通,逾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須經現勘,評估確切經費,工程會再予以審查,最終經費尚待確定。
陳金德說,跟過去幾年相比,此次退水相對快,未造成民衆長時間不變,到達一定警戒時便強制撤離山區民衆、封路;針對治水,政府從過去的8年800億到前瞻計劃,已經達到一定效果,儘管仍有淹水、溢堤,但沒有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
卓內閣目前正研擬系統性治水策略,陳金德解釋,除了經費增加,「從山上到大海,都要考量治水」,山區水庫集水區部分,要重視森林保育、水土保持,接着是農田排水、野溪疏濬,市區側溝清疏,水利署近期正推廣「在地滯洪」,讓二期休耕的農田成爲天然滯洪池。
他說,隨着極端氣候造成豪大雨頻率變高,政府三大治水原則,爲不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及長時間生活不便。
行政院現已成立「水及流域永續推動小組」,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擔任召集人,秘書長龔明鑫、陳金德擔任副召集人,幕僚單位是經濟部水利署。
陳金德解釋,除了治水之外,取水、用水、污水處理都會是重點。取水部分,包括淨化水源成可飲用的自來水,除了水庫外能否開發使用伏流水;用水部分,含括民生、工業、農田灌溉用水,三者可能互相競爭,要整體考量。
污水處理部分,陳金德坦言,臺灣污水下水道接管率碰到瓶頸,僅完成20%至30%,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曾發佈統計,臺灣在67個國家中是後段班,排名第48名;民生污水要設立水資源中心、接管、取得民衆同意,工業廢水則加強取締、鼓勵做再生水,並加強污染防治。
他說,未來推動小組將作爲統籌平臺,無論是跨部會協調、預算分配,落實計劃性治水和水的永續使用,也會將污水下水道處理比照過去治水、前瞻計劃,分年度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