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之城”織密長三角 後起之秀露崢嶸

編者按: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常州、煙臺GDP突破1萬億元,至此,中國“萬億之城”增至26座。除了新晉者,部分“GDP萬億俱樂部”成員也完成了量級的躍升,重慶、廣州GDP超過3萬億元,杭州、武漢GDP邁上2萬億元臺階。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城市高質量發展是重要課題之一。本報今起推出“新跨越·‘萬億之城’的成長密碼”系列報道,通過實地探訪和調研,多角度解鎖 “萬億之城”的成長密碼,以饗讀者。

證券時報記者 陳雨康

“2023年,常州高質量邁入GDP‘萬億之城’,這是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近日在常州市兩會期間宣佈。至此,長三角地區擁有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合肥、南通、常州9個GDP超過1萬億元的城市,是全國“萬億之城”最多的區域。

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隨着“頭部城市”紛紛邁入“GDP萬億俱樂部”,長三角多個“腰部城市”躍躍欲試,向“萬億之城”進發。證券時報記者梳理髮現,徐州、溫州2023年GDP均在9000億元左右,有望在未來幾年邁入“萬億之城”。此外,多城對萬億目標立下“軍令狀”,紹興、鹽城等明確提出突破萬億的時間表。

隨着長三角“GDP萬億俱樂部”不斷擴容,各地不再執着於城市GDP等“硬數據”,取而代之的是對城市產業結構、發展質量的強調。業內專家表示,“萬億”之後更要關注城市發展的真正底色,包括城市產業IP、經濟增長結構、人民生活水平、上市公司質量等。

“萬億之城”豐饒之地

2023年常州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16.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常州成爲全國人口最少、地域面積較小、人均水平較高的“萬億之城”。在業內專家看來,常州的“萬億”進程不同凡響。

浙江省投融資協會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專委會副主任楊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常州GDP突破1萬億元,有與衆不同的含金量。一方面,常州的城市能級不高,人口較少,地域面積較小,其“萬億”更有標杆意義;另一方面,常州在擁有傳統工業帶的基礎上,還抓住了廣義新能源的發展機會,在光伏、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上穩坐一席。常州是通過產業升級和新型工業化來帶動經濟發展的最好樣本之一。

隨着常州晉級,長三角地區坐擁9個GDP超過萬億元的城市,是全國“萬億之城”最多的區域。

“長三角之所以彙集了最多的‘萬億之城’,源於這片土地上獨一無二的發展基礎和成長基因。”蘇州市產業園發展促進會會長鬍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放眼整個長三角區域,沒有經濟特別落後或產業特別匱乏的城市,各地“共富”“共進”的特徵明顯。另外,長三角盛行招商文化,進而衍生出充滿活力的縣域經濟、園區經濟等,成爲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從文化、地理等角度來看,這裡的居民崇文重教,企業家崇尚實業,且平原較多,適宜城市發展。

“長三角需要率先孕育出跨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具有先行引領作用的世界級城市羣,這也是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具體要求之一。”楊揚表示。

長三角“萬億之城”也成爲了上市公司唱響高質量發展合奏曲的大舞臺。

以常州爲例,2023年當地實施企業股改上市“龍騰行動”,新增上市企業8家,累計達96家,其中新增A股上市7家,位列全國第九位。常州力爭在2024年新增上市企業20家。

老牌“萬億之城”無錫2023年新增A股上市企業11家、總數居全國第八。今年無錫將落實上市企業再融資和併購重組支持政策,實現50億元以下市值公司“一對一”研商服務全覆蓋。

隨着近期長三角省市兩會密集召開,各大中城市也陸續曬出了經濟賬本。記者發現,徐州、溫州等城市有望在未來幾年邁入“GDP萬億俱樂部”,紹興、揚州、鹽城等城市也已錨定萬億目標。

徐州有望成爲江蘇第六座“萬億之城”。數據顯示,2023年徐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00.44億元,較上年增長7.1%。

爲此,徐州市市長王劍鋒提出,將錨定“十四五”邁入萬億級城市的目標不動搖,全力實施11項重大事項行動方案,紮紮實實、踏踏實實抓好10個方面重點工作。力爭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

而在浙江,溫州有望成爲繼杭州、寧波之後的第三個“萬億之城”。2023年溫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30.6億元,同比增長6.9%。溫州市委市政府1月19日召開全市實施“強城行動”動員大會明確,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展新貌”要求,溫州將集中攻堅突破、打牢發展基礎。到“十四五”末,實現萬億級地區生產總值、千萬級人口,打造“雙萬”城市。

“未來5年內要躋身‘萬億之城’,突破城市能級的‘天花板’。”2022年2月,紹興第一次旗幟鮮明地立下萬億GDP的目標。2023年紹興全市生產總值779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具有成爲“萬億之城”的潛力。

揚州在202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23.26億元,同比增長6%。2023年9月,揚州召開產業科創名城建設推進會,明確提出力爭到2025年實現工業開票過萬億元,“十五五”期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元。

2024年鹽城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預計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7400億元,增長6%左右。2024年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

鹽城市委書記周斌1月15日在政協鹽城市九屆三次會議開幕式上表示,要自覺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全國全省大格局中找準“標杆”,敢於同先進比高下,敢於同自己過不去,不是最好就學習最好,努力做得更好,確保各項工作省內爭先進、全國有影響,力爭用3到5年時間邁入“萬億之城”。

打造城市IP

風物長宜放眼量。隨着長三角“GDP萬億俱樂部”不斷擴容,社會各界不再執着於城市GDP等“硬數據”,而更聚焦萬億背後的“軟指標”,即城市經濟結構的總體質量、發展方式的轉變程度、城市產業IP等等。

將萬億目標作爲契機,來推進地方經濟發展方式的升級,已成爲長三角多座城市的戰略舉措。今年常州市兩會期間,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表示,要把決勝“萬億之城”的勢能轉化爲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堅定不移圍繞“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的城市定位,堅定不移推進新能源之都、“兩湖”創新區等發展重點。牢牢把握城市競爭重回產業主賽道機遇,全面深化新能源之都建設,加快實現新能源產業兩個超萬億目標。

紹興在揚起“萬億風帆”的同時,也明確要加快建設高水平網絡大城市,全力打造新時代共同富裕地。到2026年,紹興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並要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發達經濟體中等水平,力爭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萬元。

楊揚對記者表示,達成GDP萬億目標之後,地方政府要將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從關注總量轉變爲關注質量,從關注結果的加總轉變爲關注過程的效能。具體來看,城市品牌和形象,尤其是城市產業集羣創新IP的打造尤爲重要。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新晉“萬億之城”及後備軍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即當地多數上市公司市值偏低,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大市值“鏈主”企業。

胡波對記者表示,這與長三角城市產業發展的傳統結構有關。在過去二三十年,這些地方多長於外貿代工,並未佔據全球產業鏈的核心部分,也缺乏終端巨頭,所以上市公司市值存在天花板。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萬億之城’已意識到這一瓶頸,並大有破局之勢。”楊揚表示,例如,常州正着力延伸新能源汽車價值鏈,目標是打造全產業鏈。除了培育零部件企業外,也積極招引整車企業,這些舉措也是新型工業化的必然要求。

楊揚進一步表示,城市市值管理和城市投行是地方政府利用資本市場發展本地經濟的戰略首選。具體來看,城市市值管理是城市投行的目標,城市投行是城市市值管理的手段,地方要多措並舉實現產業招商中政策鏈精準、創新鏈孵化、產業鏈擴大、人才鏈落戶、金融鏈估值的“五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