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逾1000斤! 融合臺灣種植技術 牡丹江稻米豐收

融合臺灣種植技術,牡丹江稻米豐收。(藍孝威攝)

融合臺灣種植技術,牡丹江稻米豐收。(藍孝威攝)

融合臺灣種植技術,牡丹江稻米豐收。(藍孝威攝)

黑龍江進入豐收季,位於牡丹江西安區的臺灣農民創業園,沈甸甸的稻穗迎風搖曳。當地引進臺灣特色的玉女小番茄、紅藜麥,以及引進臺灣技術生產的生物營養液,成功提升水稻的畝產量。

牡丹江臺創園是2017年由大陸農業部和國臺辦批覆成立的,是全大陸的第28家臺創園,近年來探索「農業+」的一個模式,推動一產、二產、三產的融合發展。臺灣每年有超過200多人次到當地參觀交流,並引進臺灣特色的玉女小番茄、紅藜麥,以及臺灣技術生產的生物營養液,來提升水稻的畝產量。「玉女小番茄」 果皮爲鮮紅色,果實呈長橢圓形,硬度佳,皮薄汁多、肉質細緻,甜度比聖女更高,可以達13度,含有豐富茄紅素,營養價值高。

當地引進臺灣技術的生物營養液,不僅可以減少水稻的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量,還可以讓黑土地在種植時間的推移下,養分變得更加充足,也有利於水稻吸收營養。以前畝產大約七、八百斤,使用營養液之後,產量可以超過1000斤以上。

現在大家都非常注重舌尖上的安全,生態化的養殖,能讓種出來的稻米不會有農殘、重金屬污染,對於在後續的銷售上面,消費者購買時也會比較放心。

黑龍江種植水稻的歷史悠久,在遼、金時期,牡丹江生產的水稻就已經是皇家貢米。到了現在,提到東北米,五常大米反而最爲人所熟知。經過推廣,牡丹江大米逐漸闖出名號,成爲當地標誌性品牌,光是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已經突破了5000萬元人民幣,比起以往的2000萬到3000萬,成長許多。

此外,還有臺灣農民前進當地,註冊了全黑龍江省的首個臺農家庭農場,聯合種植牡丹江大米,收成之後銷售至南方,例如廣州、湖南等地,提升了牡丹江大米的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