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中原王朝的帝陵,湮滅在歷史中,比元朝的陵墓還要難尋
帝王陵寢,舉天下財資建成。這樣的陵墓地位顯赫、規模氣派,位置所在多爲天下人知。比如“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驪戎之山”。
但也有些朝代君王的“萬年吉地”卻屬“另類”。不封不樹,秘不示人。如元代,諸可汗葬於起輦谷,谷在何處?或曰不兒合勒敦山,具體地點,不得而知。
這種葬法來自遊牧民族求死後速朽、歸於自然的思想。元朝爲少數民族創建,風俗迥異於漢地,陵墓無處可尋也不足爲奇。但是有一中原王朝的帝陵,也湮滅在歷史的煙塵中,長期以來罕有知其處者,這就是兩晉帝陵。
圖1 秦始皇陵
東西兩晉,有名可考帝陵十五座,西晉4座,東晉11座。西晉建都洛陽,享國52年,爲匈奴所滅。史載,西晉帝陵在“邙之東北”。但“北邙無數荒丘”,盡是“洛陽人舊墓”,究竟哪裡纔是司馬家族的歸葬之所?
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東晉偏安江左,建都建康。史載,其帝陵有東、西、北三個陵區。西陵在雞籠山之陽,葬元、明、成、哀四帝;東陵在鐘山之陽龍尾坡,葬康、簡文、孝武、安、恭五帝;北陵在幕府山之陽,葬穆帝。但這些也都只有一個大概方位,詳細位置長久失考。
古城之外,殘陽之下,荒煙衰草凝綠。九五之尊的司馬氏諸帝王,他們的永恆居所,爲何不見蹤影?
圖2 明定陵,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
原因一:延續曹魏時期簡葬薄葬的政策
陵墓容易被人發現,在於具有規格宏大的地面建築羣。如明十三陵,陵區有神道、碑亭、明樓、享殿。晉代帝陵蹤跡難尋,其中原因就是晉代延續漢末曹魏薄葬政策,陵墓體量不大,地面建築相對簡單。
漢光和末年,曹操因鎮壓起義有功,拜濟南相。時青州地區淫祀厚葬之風大盛,曹操對此嚴加整飭。後來曹操做了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又在全國之內推行簡葬簡祭。建安十年(205年)下令不得厚葬,不得在墳前立碑。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又下令,自己死後“因高爲基,不封不樹”。曹操墓還是保留了不少的東漢舊制,規模依然很大,畢竟曹操是名義上的漢丞相,一定程度上還是要遵循漢禮的。
圖3 曹操(155年-220年),魏武帝
待到曹丕廢了漢獻帝,建立魏國,在禮制革新上就無所顧忌了。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下詔改革禮制。作出如下要求:
首先確立基本精神,既要復歸古禮。
“堯葬谷林,通樹之,禹葬會稽,農不易畝”,而樹封之制“非上古也,吾無取焉”。上古堯舜之時,都是隨隨便便一埋。“骨無痛癢之知,冢非棲神之宅”,死人不痛不癢,埋得那麼高級有何用處?“爲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就夠了。
其次出臺新規。
曹丕制定細緻的規定,對各種祭祀設施進行了簡化。“壽陵因山爲體,無爲封樹,無立寑殿,造園邑,通神道”。
圖4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
最後制定長效措施。
曹丕給違反其終制的人扣上“不忠不孝”的罪名。將詔書藏於宗廟、並製作副本存於尚書、秘書、三府,確保其制度能夠長久實行。
曹丕刀口向內,敢於自我革命,改革從自家開始。黃初三年,曹丕對他老子的墓做了次大改造。“高陵上殿屋皆毀壞,車馬還廄,衣服藏府”。故而曹操墓陵區內發現的建築遺蹟極少,僅僅只有一些較大的板瓦殘片。
曹魏政權的這一系列政策,是基於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作出的。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混戰,民不聊生。“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爲了恢復生產,發展經濟,朝廷就必須大力削減不必要的開支,崇尚節儉之風。
司馬氏家族原爲魏臣,深受魏制影響,也沿襲了簡葬薄葬政策。咸寧四年(278年),晉武帝詔曰“此石獸碑表,既私褒美,興長虛僞,傷財害人,莫大於此。一禁斷之。其犯者雖會赦令,皆當毀壞”。
故而在薄葬制度的推行下,高大的石碑不見了,宏偉的殿宇消失了,天長地久,歲月侵蝕,陵墓就隱沒在了芳草萋萋之中。
圖5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 ,即魏明帝
原因二:少謁陵、少墓祭,無需大規模祭祀建築
陵墓地表建築的主要功能是供後世祭掃拜謁之用。晉代帝王無謁陵祭拜之習,也使得晉陵陵區相對簡陋。其中緣由和司馬家族的掌權過程密切相關。
司馬氏奪權的關鍵節點是所謂的高平陵之變。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駕崩。臨死前,他將年僅八歲的太子曹芳託付給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登基之後,曹爽排擠司馬懿,奪取了他的實權。他和兄弟曹羲、曹訓,黨羽何宴完全掌控了朝政。司馬懿掛着一個太傅的虛職,完全被架空。
圖6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對此,司馬懿採取以退爲進、韜光養晦的策略,裝病在家,暗中聯絡部下,靜待時機。終於機會來了,正始十年(249年)正月,曹芳前去祭掃魏明帝曹叡之墓。曹爽兄弟及其心腹爪牙傾巢而出,一同謁陵。趁着洛陽城中空虛,司馬氏父子立馬出動,迅速控制了洛陽,並以郭太后的名義,說曹爽變亂制度、專橫跋扈,應立即去職退位。
曹爽“駑馬戀棧”,貪圖洛陽城內的豪宅廣廈、嬌妻美妾,不願意挾天子奔鄴城,同司馬懿對抗。司馬懿指洛水爲誓,哄騙曹爽說只要交出官位兵權,就可以保他下半輩子榮華富貴。曹爽很天真地相信了,解除武裝,回到洛陽,向司馬懿舉手投降。
曹爽投降後,司馬懿將其囚禁在家中,日夜監視。不久,又捏造了一個罪名,誅其三族,滿門抄斬。自此以後,司馬氏家族便掌控了曹魏的政局。
由於司馬懿是靠別人掃墓時候,搞了次黑虎掏心,奪取了政權。所以心裡總是空落落的,總害怕什麼時候別人也在他子孫掃墓時候發動政變。司馬懿死前立下遺囑“弟子羣官,皆不得謁陵”。
圖7 西晉版圖
原因三:動亂之世,盜毀嚴重
西晉是個短命王朝,半個世紀不到的時間裡戰火頻頻,先有八王之亂,後又有永嘉之變。匈奴人攻破洛陽,誅殺晉帝,中原進入了更爲混亂動盪的十六國時代。晉室衣冠南渡。偏安江左,北方的祖墳無法顧及。各種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明挖暗掘,將晉帝陵毀壞殆盡。
對西晉帝陵最大規模的“官盜”,要屬晉太興二年(公元319年)正月,前趙劉曜爲了斷絕西晉的龍脈,對北邙山的晉陵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開掘,西晉帝陵遭受了一次滅頂之災。
圖8 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
東晉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420年東晉被劉裕所滅,劉裕大規模屠戮東晉皇室。此後南方先後更迭了宋、齊、樑、陳四個短暫的王朝。其間不乏侯景之亂這樣的大規模戰爭,晉帝陵的安全無法保障。在毀壞和盜掘之下,原本規模就不大的晉代帝陵,就更難以找尋了。即使找到了疑似的墓葬,也因爲陪葬品的盜毀,無法真正的確認。
1981年4月考古學家在幕府山南麓南京汽輪機廠基建工地發現一座宏大的陵墓。按照《建康實錄》的記載,晉穆帝葬在“幕府山之陽”,陵號“永平”,考古學家推斷,該陵就是晉穆帝司馬聃之墓。但由於該墓早已被盜掘一空,沒有找到一件可以證實墓主身份的文物,專家學者也無法下準確的定斷。
作者:大獅子 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三國西晉陵寢制度新論》 付龍騰 《中原文物》 2020年第2期
2《洛陽東漢魏晉帝陵制度變遷的考古學研究》 趙偌楠 吉林大學 2022年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