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合規週報(第158期):騰訊蘋果大戰破冰;14億用戶的個人信息去哪兒了?運營商隱私政策無法回答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俊 實習生 霍凱 北京報道

9月是屬於人工智能的月份。支付寶發佈AI獨立App“支小寶”,大模型正從拼參數走向拼應用。OpenAI投資的人形機器人Neo預計今年發售。初創公司Lumen Orbit計劃轉戰太空,建立AI超級計算機。但與此同時,Runway卻悄然刪除資源庫,阿里通義QwenLM被Github下架,引起人工智能開發協作的信任危機。世界首個有法律約束力的AI公約出臺。

此外,個人信息安全受到嚴峻挑戰,除互聯網平臺外,真正的數據“富商”——運營商卻往往隱匿於公衆感知不到的角落“悶聲發大財”,將用戶的數據包裝成產品交易,14億人的個人信息將流向何處?

一、個人信息保護1.14億用戶的個人信息去哪兒了?運營商隱私政策無法回答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將用戶的數據製作成數據產品進行交易,只要輸入電話號碼、姓名、身份證,即可調用相關的家庭背景,親情卡使用記錄,婚戀意願等數據。互聯網平臺用算法挖掘用戶信息已經不是新鮮事,但真正的數據“富商”——運營商卻往往隱匿於公衆感知不到的角落“悶聲發大財”。

內部人士還透露:雖然運營商不能直接提供有具體手機號碼的數據,但遇到大型政企客戶,業務人員會對其提供的用戶手機號碼逐一編號,並用光盤、U盤的形式傳送對應手機號的序列號,以達到實際上的用戶精準查詢效果。根據我國《個人信息保護》要求,需要滿足無法識別、不能復原兩重標準,才屬於匿名數據。觀韜中茂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吳丹君指出,如果能通過序列號重新對應個人手機號,仍然屬於交易個人信息。

運營商的隱私政策長期被大衆忽略。21記者測評了三大運營商的個人信息保護政策發現,相關條款難以找到,並且大多語焉不詳。通訊錄、通信內容、上網內容等被收集的信息,什麼場景下會被收集、被用於何種用途,基本均未在隱私政策中充分說明。

相比步入常態的互聯網行業監管,電信行業的合規標準,自《個人信息保護法》修訂以來幾乎沒有更新。運營商要成爲數據要素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還需要更多合規自覺和外部監督。

二、平臺治理與人工智能1、微信恢復版本更新破傳言 蘋果騰訊商戰破冰

“iPhone16不支持微信”有了最新的進展。9月6日下午,蘋果iOS系統微信更新最新版本,對此前的不實猜測進行了回擊。這一定程度上也標誌着蘋果與騰訊兩家公司的溝通向好發展,商戰破冰。

一則謠言引發熱搜池水盪漾了幾天,反映出兩家公司在用戶心中的分量。撥開迷霧,背後是懸而未決的蘋果稅之爭,是蘋果、微信、小程序開發者三者之間尋求最大公約數的博弈。

在今年二季度財報會上,騰訊首次公開承認,正在與蘋果磋商關於微信小遊戲收入分成的問題。騰訊指出,希望能達成一個積極的結果,即不僅符合騰訊的利益,也符合蘋果的利益,更符合遊戲開發者和用戶的利益。

2. 支付寶發佈AI獨立App“支小寶”,韓歆毅:大模型正從拼參數走向拼應用

2024年9月5日,在2024 Inclusion·外灘大會上,支付寶全新發布AI生活管家App“支小寶”,該App基於螞蟻百靈大模型推出,是國內首個服務型的AI獨立App,可通過對話實現訂票、點餐等功能,能根據用戶生活習慣和場景智能推薦服務。螞蟻集團總裁韓歆毅表示大模型正從“拼參數”走向“拼應用”,支付寶AI新產品接連落地的背後是螞蟻集團AI First戰略的全面提速。“支小寶”是智能助理的全新升級,未來將致力於提供更智能化的體驗。

3、阿里通義QwenLM被Github下架

阿里通義千問 (QwenLM) 全系列大模型的代碼倉庫被 GitHub 下架,訪問其 repo 頁面和 GitHub 主頁均顯示「404」。

對此,阿里高級算法專家,通義千問團隊負責人林俊暘在社交平臺迴應稱沒有跑路,目前也不知道被 GitHub 下架的原因。

三、海外動態

1.OpenAI投資的人形機器人Neo來了,預計今年發售,價格相當於一輛車

OpenAI參與投資的挪威機器人初創企業1X Technologies發佈了雙足人形機器人原型NEO Beta,該機器人專爲家庭環境設計,能勝任多種家務任務。NEO身高1.65米,體重29.9公斤,步行速度可達4.02公里每小時,續航時間爲2 - 4小時,採用了柔性驅動技術,運動流暢且能耗較低。1X通過具身技術解決機器人智能問題,今年將在選定家庭中部署少量NEO用於研究和開發,計劃最快今年內發售,價格相當於一輛經濟型小汽車。

2.無限算力、無限空間:Lumen Orbit開建太空超級AI計算機

初創公司Lumen Orbit計劃將數據中心搬到太空,建立AI超級計算機,並已獲得Y Combinator投資。該公司計劃明年發射第一顆衛星,其上搭載的GPU比之前所有送上太空的GPU強大100倍。Lumen Orbit在白皮書裡列舉了一大堆理由,包括電力告急、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並認爲太空數據中心具有更大優勢。其目標是建設GW級軌道數據中心,以訓練大型AI模型,計劃於2025年5月發射第一顆衛星,2026年下半年發射第二顆衛星。

3.Runway突然刪庫跑路之後仍“歲月靜好”,信任正在被侵蝕

上週Runway在未通知任何人的情況下悄然刪除包括Stable Diffusion v1.5等重要項目在內的所有資源,其官方社交平臺未作迴應仍宣傳產品,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和猜測。Runway刪庫可能原因包括與Stability AI的利益糾紛、Stable Diffusion 1.5曾被曝出侵權以及出於商業利益的考量等。此事無疑損害了Runway聲譽,也爲AI行業開源與商業化之爭增添話題。AI合規專家朱玲鳳認爲應建立完善的治理結構,保證開源生態可持續發展,Runway刪庫事件爲開源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帶來了不穩定因素,可能侵蝕對人工智能開發協作性質的信任,AI版權治理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框架。

4.世界首個有法律約束力的AI公約出爐,歐美英已簽署

當地時間9月5日,歐洲委員會宣佈《人工智能與人權、民主和法治框架公約》(下稱《AI公約》)正式向全球各國開放簽署,這是全球首部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目前已經有10個國家和組織簽署《AI公約》,美國、歐盟、英國、以色列都在首批簽署名單中。《AI公約》旨在解決AI風險和安全問題,聚焦於保護人權。公約涵蓋公共和私營部門的AI使用,要求籤署國對AI產生的有害和歧視性結果負責,AI侵權的受害者擁有法律追索權,在使用AI時要確保透明度和公衆參與機制,公衆可質疑和投訴AI決定。儘管《AI公約》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有批評聲指出,公約沒有罰款等制裁措施,靠各簽署國向歐洲委員會遞交報告,是一種較弱的執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