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會客廳|專訪楊朝峰:粵港澳已進入深度合作新階段,大灣區會計業迎來三大機遇
編者按:12月11日,《粵港澳會計師行業發展戰略協議(2024)》簽署儀式在廣州舉行。自2021年粵港澳三地會計師行業協會攜手151家事務所首次簽署戰略協議以來,新的“三年之約”再次落地。
作爲資本市場“守門人”,會計師行業如何看待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前景?三地會計業的攜手又將爲大灣區發展帶來哪些新的影響?新約簽訂之際,南財會客廳欄目對話粵港澳三地四位行業協會會長,從這些資本市場“守門人”的視角透視大灣區合作發展新動向。敬請垂注。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 實習生孔淑婧 廣州報道
“我認爲,未來粵港澳大灣區註冊會計師行業可以在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服務企業數字化、服務企業出海方面展現更多的作爲。”談及行業發展的未來空間,廣東省註冊會計師協會會長楊朝峰提到三個關鍵詞:綠色化、數字化、國際化。作爲大灣區未來發展的關鍵趨勢,“三化”或也將爲三地會計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2023年區域內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元;運營和在建的軌道交通里程超5400公里;港口貨物年通過能力超16億噸……2024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在這背後,粵港澳三地會計從業人員總數已超過120萬人,約佔全國總量的七分之一,成爲區域經濟活動的深度參與者,爲撬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隱形力量”。
2024年收官在即,粵港澳大灣區會計業發展再度迎來重要里程碑。12月11日,《粵港澳會計師行業發展戰略協議(2024)》簽署儀式在廣州舉行,聚焦業務合作、人才交流、生態共建,粵港澳三地會計師行業代表共同簽下新的“三年之約”。
自2021年首次簽約以來,粵港澳三地會計師行業融合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果?在此基礎上,新約的簽訂將爲行業打開哪些新的發展空間?在區域經濟結構持續調整的過程中,會計業發展還面臨哪些挑戰或機遇?圍繞行業關注的熱點問題,楊朝峰分享了他的觀察。
粵港澳已進入深度合作新階段
南方財經:如何評價2021年簽訂《粵港澳會計師行業發展戰略協議》的意義?
楊朝峰:2021年《粵港澳會計師行業發展戰略協議》的簽訂,可以說是開啓了三地會計師行業合作的新篇章,讓之前比較零散的合作變得更加系統化、緊密化,從單一的合作模式拓展到多元化的共贏發展,實現了從理念探討到實質融合的跨越性進步。特別是在加強專業交流、搭建人才培養體系以及推進業務合作這三個方面,我們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其中,在推動行業務實合作方面,我們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推動建立前海、南沙財稅服務集聚區,34家事務所入駐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合作平臺,促進資源的有效整合與信息的深度共享。在此基礎上,目前已有3家廣東會計師事務所成功在香港開設分所,粵港澳三地9家事務所簽署了合作協議,標誌着三地已經進入深度合作的新階段。
南方財經:未來三年,粵港澳三地會計行業合作將重點圍繞什麼方面展開?簽訂的新協議能夠起到什麼關鍵作用?
楊朝峰:與首期協議相比,新的協議更加註重系統集成,更加註重突出重點,也更加註重合作實效,着力推動搭建信息共享、人才培養、業務協作、價值宣傳、創新交流的“五位一體”高水平合作平臺。
首先,最直觀地體現在合作成員更多了。此次我們把大灣區內地九市的注協也納入合作範圍。在深化合作層次上,我們也將實現從單一業務交流向業務共享、項目互助、人員互派等多維度合作的跨越,推動廣東行業與港澳在專業標準、發展路徑上展開深度對話。
此外,在合作機制的創新上,我們將着重建立常態化信息共享機制,推動深化落實CEPA(《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對港澳會計專業服務業開放措施,促進粵港澳三地政策優惠、專業研究、業務信息、市場信息的共享、互通,幫助三地會計行業在市場開拓的過程中提前佈局、搶佔先機。
擁抱大灣區,就是擁抱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未來。我堅信,在三地同行的共同努力下,大灣區會計師行業將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成爲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球經濟合作的關鍵力量。
把握綠色化、數字化、國際化發展機遇
南方財經: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日漸緊密、區域經濟發展也進入結構轉型關鍵期,未來三地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合作發展面臨哪些新挑戰?又將迎來哪些新機遇?
楊朝峰:我認爲,未來註冊會計師行業可以在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服務企業數字化、服務企業出海方面展現更多的作爲。
比如,當前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爲全球共識。註冊會計師行業相較於其他方而言,在可持續發展報告領域存在獨立性強、專業標準高等優勢,應積極部署、提前佈局,抓住發展機遇,助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大灣區經濟體量大,企業衆多,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在可持續領域也存在巨大發展空間。比如,大灣區企業作爲全球供應鏈中一個極爲重要的環節,不可避免地需要迎合國際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接受轉型減碳壓力的層層傳導。而企業面臨的不僅是ESG信息披露、評級的壓力,更需要對標新標準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ESG管理。
因此,會計業也不能止步於披露、鑑證的業務範疇,要往爲企業提供可持續發展相關專業服務和戰略支持等方面持續發力,延長服務鏈條,在ESG鏈條各環節創造價值。其中,香港早在2000年就有所佈局,多年來深入參與可持續準則制定,希望能夠藉助粵港澳交流平臺,分享香港在可持續領域的豐富經驗,帶動三地行業向縱深發展。
同時,在可持續標準制定方面,會計業也應發揮積極作用、與國際接軌,發出屬於大灣區的聲音,提升會計師行業影響力,提高國家在可持續領域的話語權。
南方財經:具體來看,數字化轉型趨勢將如何影響會計行業的未來發展?
楊朝峰:從業務方向看,近年數字資產熱度不減,今年6月廣東發佈了“廣東版‘數據二十條’”進一步引導數據資產入表,推動粵港澳三地數據協同與流動機制聯通。公開數據也顯示,目前已有51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數據資源”數據,上市公司數量環比第一季度增加18家,入表金額增加3.52億元。社會及企業對數據資產配套的需求日漸上升,會計業可在數據資產入表登記、價值釋放等全鏈條儲備力量,充分挖掘數據價值。
同時,會計業也應加快推進自身的數字化創新。只有通過數字化工具的利用和開發,才能實現審計工作的信息化轉型,這也是中小型事務所降本增效、拓展業務範圍、改變業務人力資源配置的重要舉措。面對實時、龐大且多樣化的數據,註冊會計師行業要充分意識到數字經濟爲行業業務發展帶來的機會,發揮專業優勢,融入數字經濟格局,服務國家大局。
南方財經:2025年即將進入“十四五”收官之年,會計業如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楊朝峰:粵港澳三地會計業地處中國,甚至全球範圍內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應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爲己任,深入研究行業合作新機制、新途徑,以使行業全面融入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
當前中國企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出海”浪潮,這要求財稅審計、金融服務必須更加深入和全面,以支持企業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資源和構建供應鏈。
在此背景下,會計業一方面可通過專業素養服務企業,解決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困境和難題。另一方面,通過提升三地會計服務市場一體化水平,粵港澳會計業可進一步提升接軌國際的能力,打造國際化行業品牌。同時,香港憑藉其獨特的地理、經濟和法律優勢,也已成爲中國企業出海設立控股平臺的首選地。我們樂於見到香港業界充分發揮香港所長及專業力量,爲內地提供經驗借鑑。
我深信,粵港澳會計師行業是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支重要專業隊伍,我們要深刻把握自身優勢,搶抓大灣區對外發展的機遇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