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快評:工黨重新執政,但英國的難題仍然很多
特約評論員 劉波
當地時間7月5日,在英國議會下院中獲勝的工黨黨首基爾·斯塔默在白金漢宮與國王查爾斯三世會面,並獲國王任命,成爲新一任英國首相併負責組閣。
英國工黨在7月4日舉行的英國大選中取得壓倒性勝利,這也意味着工黨領袖斯塔默有機會大展拳腳,全面推進工黨的施政計劃和改革議程。而對失利的保守黨來說,未來可能面臨着歷史性的嚴峻挑戰,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走出這場大敗的陰影。而對歐洲政治而言,走中左路線的工黨重新執政,表明在近期極右翼崛起的氛圍之中,穩健中間派仍然保持着強大的政治動能,依然是主導歐洲政壇的重要力量之一。
工黨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斯塔默的個人努力,即他對工黨理念與策略的調整。經過前兩任領導人米利班德和科爾賓的探索之後,斯塔默修改了工黨的傳統政策,向上一位工黨首相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思想靠攏,不斷向商界釋放友好信號,明確表示支持商業活動和經濟增長,打消中上階層對工黨可能大幅增稅的疑慮,在地緣政治衝突問題上採取務實立場,在移民問題上適當展示自身“愛國”的一面,以免刺激那些對“全球化精英”不滿的保守派選民,等等。斯塔默的策略取得了成功。工黨的此次獲勝不僅結束了該黨長期在野“遊蕩”的歷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歐洲左翼的整體低迷態勢,也成爲歐洲其他國家左翼政黨可以借鑑的參照。
保守黨的失敗則在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自約翰遜因醜聞下臺之後,特拉斯與蘇納克相繼上臺,政局陷於混亂,保守黨政客忙於內鬥,黨內凝聚力下滑,面對崛起的工黨和分走自身選票的極右翼政黨,顯得束手無策。本來保守黨的長期執政主要靠的是選民對工黨能力的懷疑,而不是對保守黨的認同,而那份有限的認同又因保守黨的糟糕表現而進一步被侵蝕,尤其是新冠疫情中的表現,包括約翰遜的“派對門”,進一步加劇了保守黨脫離羣衆的趨勢。客觀而言,新冠疫情屬於突發事件,保守黨意外成爲犧牲品,但該黨長期的內鬥、缺乏創新、缺乏活力是難辭其咎的,也給了工黨這次“不出大錯便可獲大勝”的難得的歷史性機會。
面對這場大勝,工黨表現出了可貴的自我剋制的姿態,並沒有欣喜若狂,而是非常低調與謹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工黨內部明白,這場勝利很大程度上是保守黨自亂陣腳“送分”所致。正如工黨影子外交大臣拉米所提醒的,工黨仍面臨艱鉅的執政任務,必須切實改善工薪階層的處境,否則選民就會被右翼民族主義者奪走。同時工黨還面臨內部派系分化問題,尤其是在一些地緣政治問題上,雖然面臨大選挑戰該黨暫時團結在一起,但真正執政之後,隨着新的國際事件的出現,工黨內部的左翼可能向主流派施壓,從而導致內訌甚至是裂變。
還需看到的是,在本次選舉政治版圖總體轉向中左的大趨勢中,極右翼也在一些局部議題上取得突破,成爲本次選舉中的“支流”。比如法拉奇領導的極右翼政黨英國改革黨的成績好於預期,贏得13個席位,也分走了保守黨的一些選票。這表明反移民主張在英國政壇上繼續保持上漲勢頭,斯塔默也不得不在此問題上向保守派選民妥協。可以說英國政壇呈現出日益駁雜的狀態,反映出選民對現狀的不滿和求變,而非穩定地團結於某個政治派別身邊。
英國未來仍面臨重大挑戰,包括脫歐之後的經濟低迷、地緣政治衝突導致的能源價格上漲、生活成本危機、氣候變化危機等。英國政治生態走向惡化的總體危機並沒有消除,工黨如果執政不善,很可能成爲下一個“保守黨”,成爲選民厭惡現狀心理的犧牲品。英國以及整個西歐的權力結構、社會經濟結構正處在變動時期,選民訴求多元化,主流政黨面臨的傳統選民分離與流失問題將長期難以緩解。因此,工黨獲勝之後將迎來更重大、更艱鉅的任務,還需與時俱進,不斷拓展政治空間,穩固選民陣地,重塑選民對主流政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