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學子赴浙江湖州調研,探尋美麗中國發展的智慧與力量
(通訊員 蔣凝煙)2024年7月,我作爲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山水經行”暑期實踐隊的一員,與老師們和同學們一同前往浙江省湖州市,開展了一場有關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與“兩山理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相關實踐的深入調研。在這次暑期實踐中,我們通過實地考察市縣村在生態保護與修復、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上的成效、與市縣村相關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以及收集市縣村有關的資料文件,進一步瞭解並總結了湖州市在“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相關實踐上的創新路徑以及先行經驗,以期爲全球生態治理提供可借鑑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爲期數日的調研中,我們走訪了湖州市、安吉縣與德清縣,並分別與湖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德清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的座談交流。熱情的工作人員還帶領我們前往義士塔村、何村村、東衡村等多個優秀示範村實地瞭解了當地的建設情況。在實地調研中,我們通過發放調查問卷收集了有關生態環境改善情況、生態補償落實情況等方面的具體數據。每到一處,秀麗的山水風光,便利的基礎設施,熱情淳樸的村民,帶頭衝鋒向美好生活努力的村幹部們,都讓我感受到在此生活的村民們身上所擁有的滿滿幸福感。美好和諧的調研歷程,讓我意識到湖州市始終把當地居民放在心上,以堅定決心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不斷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堅持探索如何把生態優勢轉化爲經濟價值,努力帶動當地居民生態致富。
在來湖州市調研之前,我就已經瞭解到湖州市是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創新試點,擁有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在座談會交流之後,我不僅學習到了很多新知識,而且進一步加深了對湖州市工作特色的理解。
首先,與湖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座談會讓我瞭解到湖州構建了立法、標準、體制、數智、文化“五位一體”的制度體系,出臺了《湖州市生態文明典範城市建設促進條例》,深化了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建立了制度閉環。這些信息讓我深刻感受到,湖州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不僅僅只是停留在理念層面,而是真正將理念轉化爲實際行動,通過制度創新和機制建設,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其次,“兩山理論”的發源地——安吉縣讓我記憶猶新。安吉縣通過打造生態竹業綠色經濟綜合體,將分散在農戶手中的竹林經營權流轉至村專業合作社,再由專業合作社集中流轉至縣“兩山合作社”,統一進行竹林碳匯市場交易管理,實現了竹林碳匯生態資源的規模化經營。這不僅有利於竹林固碳能力的提高,而且爲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安吉縣在竹林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上的創新實踐,讓我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並不是簡單地保護環境,而是要在保護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的經營和管理,挖掘並實現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讓老百姓真正受益。
最後,在對湖州市德清縣的調研中,我進一步感受到了生態補償機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德清縣早在2005年就建立了生態補償機制,並在生態補償機制運行的十餘年來中,對其進行了四次深化完善,從單一針對保護生態環境延伸到保護生態環境與促進生態經濟發展並重,再到如今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相處,德清縣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而且引導了當地經濟的綠色發展。德清縣在生態補償機制上的不斷探索和完善,讓我看到了生態與經濟之間的協調發展。
通過這次暑期實踐,我深刻體會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湖州市作爲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它的探索和實踐,爲全國乃至全球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啓示。我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堅持和不斷的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衆都需要發揮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同時,我也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責任和使命。作爲一名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我深知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和挑戰,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更加關注有關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理論與實踐,更加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積極探索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路徑與方法,爲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