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號”搭乘天舟七號發射成功

1月17日22時27分,搭載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之後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後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將與在軌運行的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

在火箭發射觀摩區歡呼的人羣中,有30餘位來自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他們參與研製的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八一08星)此次搭乘天舟七號貨運飛船一起發射升空。被命名爲“南京號”的這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由高職院校師生主要參與研製的科普衛星。

“南京號”科普衛星採用6U立方星設計,裝載“我們的聲音上太空”音視頻存儲播發載荷、天文相機載荷、光通信載荷,攜帶VAT電推進,具備主動變軌和離軌能力。“這顆衛星既可以播放、上傳和下載音頻,還可以拍攝圖片和視頻,對地觀測分辨率達到3.5米。通過衛星上自帶的燈光帶,還可以引導在地面上的學生開展光通信驗證科學實驗。”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介紹。一所高職校怎麼會參與研製衛星?這要追溯到4年多前,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簽署了一份共建新時代航天工匠人才聯合培養基地的協議。“航天事業發展不僅需要科學家,需要設計師,也需要技術技能型人才、工匠型人才,而這正是高職院校的優勢。”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周慶禮告訴記者,“讓師生共同參與研製科普衛星並最終成功發射,就是一個生動的產教融合過程。我們把衛星工程當成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燈塔工程’,學校以此爲契機,新開設衛星通信與導航技術專業,並發展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等與航天相關的專業羣。”

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高家偉參與了熱控包覆實驗和部分焊接工作。回想起整個過程,他依然十分激動,“在熱控包覆實驗中,聚酰亞胺薄膜單克成本差不多與黃金相當,一旦做得不好薄膜就報廢了,參與衛星製作工作讓我學會了必須要細緻嚴謹。今天衛星升空的那一刻,我的內心特別自豪!”“南京號”的研製過程,也讓同學們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攻關”的航天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目前,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還在校園內建設全國職業院校首個地面接收站和測控大廳,配置衛星測控展示及操作控制相關設備。未來,當“南京號”科普衛星運行到南京上空時,師生們可以上傳下載實驗數據進行科學實驗,並將相關成果轉化爲專業課程教學資源素材。這個科普平臺也將對外開放,讓更多大中小學生了解航天知識,提升科技創新素質。(張琳 張宣 葉真 王子傑)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