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脫離的童年創傷... 被家暴後,從「重拾信任」開始療愈
▲如何從童年創傷走出?(示意圖/CFP)
●留佩萱/美國心理證諮商師,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諮商教育博士候選人。
第一次聽到「童年逆境經驗研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簡稱ACE研究),是我在美國碩士畢業後,某一次參加一場關於創傷治療的訓練課時,講師詢問在場的聽衆:「你們有聽過ACE研究嗎?你們知道研究顯示,童年時期發生的創傷,會影響到成年時期的身心健康,甚至會讓人更早死嗎?」我在筆記本上寫下ACE三個大大的字母,課程結束回到家後,我立刻坐下打開筆電,在Google上輸入 “ACE Study"。
當時的我剛從諮商碩士班畢業,在社區一間諮商機構擔任類似臺灣「行動心理師」的工作,我的個案主要都是兒童和青少年,年齡從五歲到高中年紀都有。我記得剛開始工作,當我翻閱厚厚一疊個案資料時,我的內心非常訝異──爲什麼幾乎我的每一位個案都被診斷爲「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或是「暴烈性心情失調疾患」(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這些「心理疾病」標籤告訴我,這些孩子無法專注、容易分心、經常發脾氣、容易生氣、會故意去惹怒別人、經常和人爭辯、會行爲失控等等。
而也因爲我需要到個案的家裡提供諮商,讓我有機會走入這些孩子的生活環境中,看到在這些「診斷標籤」下,這些孩子正在(或曾經)經歷貧困、髒亂的家庭環境、肢體暴力、情緒虐待、性侵害、疏忽、到處換寄養家庭、父母有毒癮問題、父母長期爭吵、父母離婚、家暴、父母有人去坐牢…等等。
當時的我對創傷還不瞭解,常常會看着這些診斷名稱,然後想着這些孩子的經歷,去試着理解這之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直到那一天課程結束查了ACE研究後,我開始大量閱讀ACE研究和創傷的書籍,纔開始慢慢拼湊事情的樣貌。如果孩子的行爲像是一座冰山,這些診斷標籤或是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爲,就只是冰山水面上的那一角,而藏在水面下的──那些我們看不見、沒有談論的──則是童年逆境和創傷對一個人造成的影響。
只是爲了活下來
今(2018)年十一月,我很喜歡的一本書 “The Deepest Well”中文版《深井效應》在臺灣上市,這是一位在美國加州執業的小兒科醫師娜汀‧哈里斯所撰寫,想要告訴讀者,童年逆境對人的影響。哈里斯醫師在書裡提到:一八五四年,英國倫敦發生霍亂傳染事件。當時大家都認爲是因爲空氣傳染,但有一位醫師發現當地人都是喝了同一口水井裡的水而生病,進而發現霍亂是藉由污染的水傳染。如果很多人喝了同一口井的水後生病了,那我們應該要去探討,這個水井裡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在這本書裡,哈里斯醫師告訴我們,「童年逆境經驗」就是水井裡那個造成身心健康問題的根源,現在我們看到的各種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或是各種社會問題,都可能追溯回去那座「童年逆境」深井。
創傷後...無法快速復原
過去幾年來,我有機會諮商許多經歷創傷的成人個案,常常在諮商過程中,看到個案們因爲不理解這些創傷所帶來的影響,所以常常不斷責備批評自己,或是認爲自己太脆弱了所以現在纔會這樣。ACE研究測試了一萬七千多位成年人,詢問他們十種童年逆境經驗:包括肢體暴力、情緒暴力、情緒疏忽、身體疏忽、性侵害、家暴、父母離婚、父母有藥物酒癮問題、父母有心理疾病、以及父母有人去坐牢。研究結果顯示,每三個人當中,就有兩個人至少經歷過一種童年逆境,每八個人當中,就有一位至少經歷四種逆境。但是,卻很少人在談論這些創傷與掙扎,因爲這個社會歌頌快速復原,要求每個人不管遇到什麼痛苦事件,都應該趕快戰勝這些創傷、如果你還被影響,那就是「你太弱了」。於是,我看到許多個案因爲無法「快速復原」,對自己感到很生氣、很失望、很氣餒。
但是,面對童年創傷──尤其是那些成長過程中不斷重複的負面經驗,我們要去看到的,不僅僅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還有一個人在這樣受創的環境下,他們的身體所發展出來的保衛機制。哈里斯醫師在這本書中提到了許多研究,詳細地用生物學的角度解釋,童年時期所處的惡性壓力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和大腦。童年創傷影響身心健康,這些都不再只是純粹的臨牀推論,而有科學證據。
我常常對我的個案解釋,童年逆境經驗改變你的大腦和身體,這些都不是在說「你有問題」,相反的,這是一個人爲了存活所發展出來的生存機制,是一個人強大韌性表現。只是,當你現在已經脫離危險了,你的大腦和身體卻不知道,所以你持續用舊有的大腦回路運作、持續處在「戰或逃」的壓力反應、持續用失調的杏仁核,將周遭許多東西都視爲危險。理性上,你知道現在已經脫離童年創傷環境了,但是你的身體和情緒腦,卻還活在過去、活在創傷當中。
從「知道」開始療愈
但是好消息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改變。過去發生的創傷或許都不是你的錯,但是我相信療愈是自己的責任,因爲復原這條路,只有你自己可以走,沒有其他人可以替你走。哈里斯醫師也在書中提到許多治療方法,許多人在聽到治療時,或許都會想到「吃藥」,但是,就像哈里斯醫師談到的,我們需要從各全面的角度來看到治療──睡眠、運動、飲食、正念、心理諮商、健康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是一個人要復原所需要的東西。
哈里斯醫師在這本書中詳細的解釋了童年逆境經驗對人造成的影響,而在你讀完這本書後,我想邀請你一起成爲創傷知情者──能夠理解創傷、由創傷知情的角度看事情。下次當你遇到任何人(不管是大人或小孩)表現出「問題行爲」時,你能夠在心裡想着:「你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而不是:「你有什麼問題?」
許多創傷都來自於人──那些人與人之間的暴力、虐待、疏忽,讓一個人失去對他人的信任與連結。但是,也因爲這些創傷來自人,復原的過程更需要人。沒有人能夠在孤獨中復原,我們需要在與人的信任和連結中上才能獲得療愈,而當這個社會能夠開始討論童年逆境經驗、能夠成爲創傷知情,我們就能提供更多支持與理解,幫助更多人復原。人有能力摧毀另一個人,也有能力治癒另一個人,我們可以成爲那個治癒人的人。
熱門文章》►夫妻分開後...小孩的需求「擺第一」►選邊站!爸媽離婚後你要跟誰?►別再叫孩子忍讓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留佩萱「ABOUT COUNSELING」部落格。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