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佈韋伯中紅外拍攝的創生之柱,爲何與之前發佈的不一樣?

繼之前發佈的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近紅外波段創生之柱全綵照片後,NASA再次發佈了同天區的中紅外波段照片。

恐怖的韋伯中紅外鏡頭下的創生之柱!橙紅色的背景下幽藍的前景星雲加上陰森的黑色星雲頭部,整個畫面顯得相當詭異,活像一堆妖魔鬼怪……我圈出來了,大家看看像不像……

整個畫風與之前公佈的近紅外相機6波段拍攝的創生之柱真是天淵之別。除了色彩以外,與前作相比還有很明顯的一個差異就是原本熠熠生輝的背景恆星幾乎消失殆盡,只剩下寥寥數十顆……

我們還是先來科普一下照片的成像方式,這張照片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中紅外相機通過三個中紅外波段濾鏡拍攝並賦色後合成的全綵圖,三個波長濾鏡和對應的顏色分別是:

F770W——藍色

F1130W——綠色

F1500W——紅色

可以看到賦色規則依然是根據可見光的短波藍色長波紅色的標準規則。那爲何兩種照片色彩差異如此之大?更強穿透力的中紅外光下,爲何星星反而比近紅外時更少了?

關於色彩,顏色代表的是該區域在該顏色對應波段具有更強的散射,同理,當該區域缺少某一顏色就表明該區域幾乎不散射該波段的光。

關於星星,由於捕捉的是中紅外光線,而星雲中的大質量恆星本身中紅外光輻射量是很少的,比可見光和近紅外光都少得多,所以在同樣口徑的望遠鏡下,它的亮度要遠弱於近紅外。只有部分質量輻射量足夠大的恆星能被看見,另外當恆星周圍存在其它時,也會在穿透過程中發出強烈的中紅外光。就如圖中那幾顆明亮的橙紅色的亮星。

我是星宇飄零,關^_^注我,和你分享更多有趣科學知識。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NASA,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