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多措並舉加快中(蒙)醫藥建設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高度重視中醫藥(蒙醫藥)工作,先後榮獲“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中國蒙醫藥之都”等榮譽稱號,並於今年4月成功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

中醫藥(蒙醫藥)管理體系持續完善。市旗兩級均成立了中醫藥(蒙醫藥)工作領導小組,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任成員,並組建中醫藥管理局,由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兼任局長。加強中醫藥(蒙醫藥)產業發展,明確工信、農牧、科技和市場監管部門工作職能,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形成中醫藥(蒙醫藥)產業發展合力,併成立了中醫藥(蒙醫藥)發展研究中心,統籌推進中醫藥(蒙醫藥)高質量發展。

中醫藥(蒙醫藥)服務網絡不斷健全。形成了由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市蒙醫醫院、市中醫醫院組成的主城區中醫藥(蒙醫藥)醫療服務集羣,建立了由市級中醫(蒙醫)醫院、旗縣級中醫(蒙醫)醫院、基層中醫(蒙醫)醫療機構組成的醫聯體,實現了蘇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蒙醫)館全覆蓋,全市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設置中醫(蒙醫)科比例達100%,全市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蘇木鄉鎮衛生院均可提供6類10項中醫藥(蒙醫藥)適宜技術,可提供4類6項中醫藥(蒙醫藥)適宜技術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嘎查村衛生室分別達到100%和80.44%,11%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嘎查村衛生室建設了中醫(蒙醫)閣。

中醫(蒙醫)醫療機構建設持續推進。通遼市現有國家級、自治區級中醫(蒙醫)重點專科35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專科6個,自治區級重點專科29個。自治區級中醫(蒙醫)重點學科16個,其中,自治區領先學科3個,自治區重點學科10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3個。市級重點學科20個。建立校院、校地、校企合作共享機制,積極開展中蒙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西學中、西學蒙、中醫(蒙醫)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師帶徒等一系列人才培養工作。制定並實施公立醫院運營管理三年攻堅行動,強化公立醫院績效考覈,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便捷度有了明顯改善。

中醫藥(蒙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全市已建成城市醫療集團3個,其中以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爲龍頭的醫療集團成員單位達134家,印發了《緊密型醫療衛生共同體改革2023---2025年行動方案》,堅持總量控制,有升有降的原則,及時動態調整中蒙醫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中醫(蒙醫)醫療機構納入DIP付費範圍,3046種中藥(蒙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報銷起付標準降低50%,使用中醫藥(蒙醫藥)及中醫(蒙醫)診療項目報銷比例提高15%。

中醫藥(蒙醫藥)科研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市現有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藥學院、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等多個科研機構,內蒙古民族大學2021年獲批成爲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中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現有博士50人,碩士110餘人,市內三所院校每年爲社會培養中醫藥(蒙醫藥)類醫療類畢業生2500餘人,先後獲批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19項;獲省部級以上自然科學類獎勵34項;獲發明專利授權123項。

中醫藥(蒙醫藥)傳承和文化宣傳不斷深入。積極推動國醫大師、岐黃學者、名中醫(蒙醫)、名老中醫(蒙醫)傳承工作室,蒙醫正骨術和蒙醫烏拉灸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蒙醫五療》《安代療法》等被列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發了蒙醫藥古籍文獻檢索APP,開展“看上好中醫(蒙醫)、吃上好中藥(蒙藥)”等宣傳活動,製作《岐黃濟世寫大愛蒙藥之都築新篇》系列宣傳片,全市上下凝聚起信中醫(蒙醫)、愛中醫(蒙醫)、用中醫(蒙醫)的廣泛共識。(李鐵、王超穎、於露)

來源:通遼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