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知道的!青島八大關的前世今生
八大關一直以來都是海內外遊客到青島旅遊的必到之處。(圖/金津提供)
很久以來,不論是青島人還是外地人,對於八大關的好奇與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不僅僅是因爲這裡一年四季的悅人景色,更是因爲其不同尋常的歷史、別具一格的「萬國建築」和衆多名家對這裡情有獨鍾。
目前八大關的地理範圍內,大致可自然劃分爲三個區域:南區、北區和太平角區域。正陽關路以南爲南區,涉海臨灣,是八大關的核心區域,景色清幽,名樓別墅鱗次櫛比,人潮最爲密集。
正陽關路以北爲北區,平時遊客稀少,本地市民亦不多踏足觀光。老青島人每年僅有三個時段,會在此區域流連賞景。春季,來韶關路,賞奼紫嫣紅的碧桃;春末夏初,來寧武關路,賞粉嫩嬌豔的西府海棠;秋末,來嘉峪關路,賞五彩斑斕的楓葉。
百年太平角
八大關和太平角沿海的部分,同屬太平灣。地理概念上,太平角雖歸於後來的八大關範疇,卻又相對保持獨立。同時,在居住休閒建築的開發上,時間也更靠前。1922年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主權以後,將德國人爲紀念一艘沉沒在黃海海域的戰艦「伊爾蒂斯號」而命名的山、岬角、海灣,以祈求太平之意,分別改稱太平山、太平角和太平灣。而太平角一帶的別墅星羅棋佈。現太平角公園一帶,即是早年的教會墓區。
「萬國建築」與「名人往事」
八大關的別墅羣中,知名度最高的建築,無疑當屬花石樓和公主樓。花石樓,建於1931年,業主是俄國報業大亨淶比池。世間的女孩子們天生都有一個公主夢,而坐落在八大關居庸關路10號的公主樓,無疑即是一個圓夢的絕佳去處。太平角的別墅羣中,太平角一路1號,是德國建築師哈林斯設計的歐式田園別墅,一層全部用嶗山花崗岩砌成,四個券門形成寬大敞廊,其上爲露天涼臺,不對稱的多角屋頂和石砌煙囪,以及樓前的一對歐洲臥獅雕塑,其無疑是一處建築精品之作。
湛山二路與太平角一路的交叉路口,在高大的法國梧桐濃陰中,有一座嶗山花崗岩石砌洋樓,與不遠處黃海路上著名的公爵別墅(花石樓),頗有幾分相像。此是建於1931年的太平角一路16號樓,由俄國建築師尤里甫和中國建築師唐藹如共同設計,曾是民國時期上海電力公司總裁賀清的私人別墅。
太平角一路23號,建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曾是一處美國人的別墅,位於太平角海濱的一處巖崖之上。小樓居高臨下,庭院盈闊,岬角美景,盡收眼底。此處推開窗子,便是太平灣的萬頃碧波。1954年7月,文壇巨匠郭沫若曾下榻於此。在青期間,他乘興遊覽了海上名山嶗山東線。稱讚華嚴勝景「負山函海」,爲嶗山景色之冠。
八大關秋天滿地的楓葉美景,吸引着往來人羣駐足停留。(圖/金津提供)
太平角一路21號,緊鄰郭沫若所居的23號。此棟別墅建於1931年,曾爲比利時領事館所在地。2017年以來,太平角一路19號別墅經過重新修葺後,正式對外開放。先後迎來了書法家張海,作家、文化學者王蒙,以及歐陽江河、蘇童、李佩甫、金宇澄、張煒、陳應鬆、石一楓等當代名家。作家閻作晶明以「詩意棲居」來表達對太平角美景的鐘愛。王蒙先生憑窗遠眺太平灣沿岸的綠樹紅瓦、碧海藍天,心情大悅,稱讚此處是作家創作的寶地。他飽蘸墨汁,信筆題詞:海闊天空。評論家、作家、書法家王幹,則爲莫奈花園題寫了牌匾。
近些年,太平角區域陸續開放的諸多民國老別墅,使得這片沉寂時久的區域,再次煥發出時尚魅力。其中,以「久藏深閨未人識」的「宋公館」浮出水面,引人注目。
從太平角到八大關,故人們已經遠去,背影模糊。但是卻給青島這座城市留下厚重歷史與記憶,更有獨特文化與傳承。在這許許多多的傳承裡面,至今存活着的街道、建築、樹木,彷彿都帶着某種記憶和靈性,唯有深入其中,匍匐在那些曾經的真實呼吸中間,纔會感受到每一個生命體的歷史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