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看不懂經濟,你是看不懂人性

今天專門回答一個讀者的問題。

他對於那天我們第三部分聊國際國內,第四部分專門聊房地產,有很多疑問。

我覺得他的問題非常有普遍性。

通過留言,我覺得你沒有什麼經濟上的問題有疑惑,實際上真正影響你決策的,是你對人性這個東西,缺乏足夠的瞭解。

十幾年前我在甲方做架構師的時候,很多圍繞我們的業內的供應商,也時常來通過我側面打聽。

他們想打聽什麼呢?他們想弄明白甲方的真實動向。

因爲甲方經常在表達,可能一年表達了300次,這裡面到底哪些是真的要做的,哪些是真的能做成的。

作爲圍繞甲方過日子的供應商們,是迫切想要知道的,這關係到他們的成本,關係到他們的命中率。

商人的資源終歸是有限的。

我那時候就跟幾個非常要好的老闆講過一個我自己發明出來的推測模型。

就三句話。

他要幹嘛,他能幹嘛,他想幹嘛。

你把每件事都拆開來看,最後再還原,你就會得出結論。

他要幹嘛就是市場信息,甲方今天說我們要搞這個,明天說要搞那個,你每次都要認真對待,行業會議都要重視,要參加,否則漏掉了。

他能幹嘛是就着現有的條件。

好比敵軍5萬,我5千,我在守城,我說我要打退敵軍,那我可不可能出去野戰?

不可能,這事兒明擺着做不到,這就是能幹嘛,你能就着調查到的信息,推測出來的。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他想幹嘛。

甲方無論講要幹嘛,最後是不是要落實到人去執行?

那麼什麼事情推進的快,什麼事情推進的慢,不是明擺着的麼?

具體做事的人,執行的過程中,如果有利於自己的個人訴求,比如累計功勞,升遷,那他就積極,反之就不積極。

讓牛耕田,還得鼻子跟前掛個蘿蔔呢。

具體執行人做事的過程中,如果錢都是你撥的,他就聽話,如果都是他自己去掙的,他就挺腰子。

你想想看李雲龍。

李雲龍爲啥不聽話?因爲旅長就給了他一面旗,兵是他招的,糧是他籌的,武器都是他繳獲的,他靠自己的地方多,他自然就不聽話。

如果他什麼都是你給的,他敢不聽話?他不聽話你把他的糧草給斷了,熬他幾天。

就這點事兒,其實就這點事兒。

甲方也一樣的,如果上面只是給了一個授權,允許我們打着集團的名義,實際上研發,資金,設備,都是我們刷臉,從乙方那裡籌措來的。

那項目負責人就不會聽話,他真正關注的是自己能不能立功,自己能不能攬事兒攬權,未見得會站在集團整體的角度,更未必會重視戰略目標。

所以這三點基本上就可以把事情理順。

你比如懂王,你把他所有的說法拿到一起,是拼不出一個完整圖形的。

他說他要加關稅,他還說他要降通脹。

我都不理解這違背的兩點是怎麼合起來的。

你去測算數據,美國如果對我們加60%的關稅,產生的溢價,在美國的消費者以及供應商之間基本上是73開。

就是70%以上都會以價格上漲的形式讓美國老百姓承擔。

然後你跟我說會降通脹?

懂王還說,他要美元強勢,吸引資本回流美國;與此同時,他還說,要美元弱勢,要美元貶值,有利於美國的出口。

你能聽懂他到底在說什麼嗎?

懂王還說,他要美聯儲大幅度降息,刺激經濟。

我估計美聯儲也是懵的,在加關稅,增加通脹的前提下,還要降息,還要降低通脹?這經濟學是奧德彪教的?

懂王說過的話是很多的,這些都是他要幹嘛。

所以你不可能就着這個做決斷,你只能認真聽的同時,去想下一個問題,就是他能幹嘛。

他要幹嘛,是一個目標,他要美國人過的越來越好,這是目標,這不是他立刻能幹的事兒。

他立刻能幹的事兒就是加關稅。

這個事兒有沒有阻力呢?基本上沒有。

因爲這類事情很容易執行。

有些事你能幹,比如大幅度降息,但是你這麼說了之後,美聯儲會搭理你麼?

人家不執行,那就是你要幹,你能幹,但乾的人,他不想幹,於是你短期內肯定幹不成。

當然長期我們不知道,你可以和美聯儲吵,脅迫,甚至要他們換人,各種折騰,都可以的。

但這個絕對不像加關稅那樣,是你一說話,立刻就做成的。

所以懂王要幹,能幹,下面人也想幹的,就只有加關稅。

那我們就知道,這事兒能成。

這事兒成了之後,通脹就會回升,反過來,美聯儲降息的空間就越發變小,於是美元保持強勢,因爲利息還是維持在高位平臺呀。

這就是短期內確定性的。

你說長期看,這個沒法看,懂王的臉和小孩一樣,說翻就翻。說不定他哪天把核按鈕當可樂按鈕按錯了都不知道。

你只能走着瞧,你得看看他接下來能幹的,底下人想幹的,有沒有發生變化,然後再一步步判斷。

把目光挪回來是一樣的。

我們的房地產,包括縣城的房地產都漲了好些年,爲什麼?

因爲要幹,能幹,想幹。

地方上要不要增長?要增長。

用什麼增長?錢哪兒來?賣地。

賣地的錢歸了誰?歸了地方。於是圍繞這部分錢,地方就有了事權,就有了財權,也就有了一部分人事支配權。

那當然想幹呀。

要幹,能幹,想幹,咋會不幹呢,咋會幹不成呢?

十多年前,我在甲方的時候,跟一些同事聊房地產,就是用上面這段話。

我說,咱們都不是房地產行業的,咱們都不懂房地產,但是你難道不懂咱們集團麼?

懂了那不就得了,不一回事麼?

你啥時候見要幹,能幹,且想幹,有幹不成過?這不可能的。

但是,一旦這個要幹,能幹,想幹裡面的任何一條發生了變化,你就要重新評估。

所以三年前,就是我剛開始跟讀者建議向上置換時,我得出結論的思考角度就是這個。

他要幹麼?要幹。想幹麼?想幹。能幹麼?不能。

再後來,到了去年,就變成只剩他想幹,可是上面不讓他幹,他也不能幹。

什麼導致的不能?居民資產負債表在高位。

你要賣,也得有人買呀。

什麼導致的不要?

上面發現你背了一堆債,你又通過運營掙不回來,因爲人口變少了,於是開始限制你搞基建花錢了,這就叫不要。

你問他想不想呢?其實他很想的,始終很想。

但是光想沒用的。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你畢業了,工作了,掙錢了,你還聽你爸媽的麼?

不聽。

我都掙錢了,我幹嘛要聽爸媽的?

好,如果你沒掙錢呢?如果你在啃老呢?你聽不聽爸媽的?

你聽,爸媽幫你化個債,你不聽,那你去學老羅,去唱真還傳吧。

你選哪個?

看懂了麼?你不是看不懂經濟,你只是看不懂人性。

A城市,明明不掙錢,他自己發工資都要轉移支付,爸媽給的。

但是他做什麼呢?人家B城市上汽車,他也上汽車,人家B城市上芯片,他也上芯片,他怎麼上?他高額補貼。

到了年底,在爸媽面前,B城市一定發飆。

我掙的錢,我掙的,爸媽轉移支付給你,你搞點福利維持下基礎運行得了,你居然和我競爭?和我打價格戰?都便宜了老外?

鬧幾次,爸媽也會想,不能再這樣了。

這樣太低效,要高質量,要統一市場。

就是去規定,A你去幹嘛,B你去幹嘛,C你去幹嘛,你去看那四個一線城市,還有那堆二線城市,杭州南京成都蘇州合肥武漢青島廈門西安鄭州大連瀋陽等等等等,陸續都在批示定位報告。

你是什麼區域的中心,你是什麼產業的中心,產業給你定好,輻射區域給你定好,以後劃區競爭。別自己人搞自己人。

他爲什麼會聽話,想過沒有?

答案很簡單,它一定是需要指着你的錢了,它纔會聽你的話。

它真要是能靠自己,或者說它能靠前兩張表,你給它劃分那些東西就沒有意義,它就不會去執行。

你說我怎麼發現的?通過經濟麼?不,通過生活常識。

我給我兒子打了太多錢,他就不聽我的了,我按月給,他纔會記得給我打電話,纔會記得叫爸爸。

我太太也是一樣的。

我曾經好奇地問她,孩子大了,爲什麼不直接給他錢,讓他自己去消費?

我太太講,他要買什麼,可以跟我講,我來替他買。

如果把錢直接給到他去消費,那我這個當媽的,還有什麼存在感?

。。。。。。。

我只能希望我兒子功課繁重,沒空看到這一篇,否則,求他的心理陰影面積。

所以你看透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未來,我不是指國內,我是指全世界。

全世界都將是一個較長時間內,依靠第三張表發力的時代。俗稱大家都指着爸媽過日子呢。

美國是這樣,我們也是這樣。

因爲全世界的第一張表和第二張表都在高位,不是隻有我們呀。

而全世界的第三張表裡面,只有我們有很大的發力空間,換言之,不是我們眼巴巴盯着,而是全世界都眼巴巴盯着那玩意兒呢。

所以你今天把人性看懂了,你再回過頭去看那天的第三部分,第四部分,你自然會明白,未來到底掙的什麼錢,以及到底怎麼掙這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