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大軍聞

國防部發布影片,內容爲空軍F-16V戰機接獲指令後升空應對,同時以狙擊手莢艙監控共軍殲-16戰機,有效肆應可能威脅。(本報資料照片)

總統賴清德6月16日親赴鳳山陸軍軍官學校,主持百年校慶典禮,校閱三軍官校、國防大學政戰、管理、理工學院等軍事校院。(本報資料照片)

漢光40號演習改變過去「按表操課」的演習模式,被視爲「歷年來最接近實戰」的演習。圖爲第1作戰區執行「聯合反登陸作戰」實彈射擊。(本報資料照片)

有「地表最強戰車」之稱的M1A2T戰車,首批已運抵陸軍裝訓部。(本報資料照片)

國防部長顧立雄上任後,在國軍政策改革上,落實「減法原則」,期使用減法思維,避免形式主義,發揮分層負責效果。(本報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1次委員會議」,希望藉此提升國家整體國防、民生、災防、民主4大韌性。(本報資料照片)

國軍「113年精準飛彈射擊」於中科院九鵬基地展開,在陸軍「神弓操演」中,陸軍21、43砲指部首次實施陸射劍二飛彈射擊,成功命中目標,展現國防自主成果。(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4月3日,花蓮地區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國防部派遣官兵趕赴災區馳援。(本報資料照片)

1年期義務役役男實施紅隼火箭彈實彈射擊,驗證官兵反裝甲武器射擊成效,提升部隊不對稱作戰能力。(本報資料照片)

「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3年國慶大會」舉行,活動壓軸由空軍雷虎小組以7架AT-3教練機編隊衝場,並施放紅白藍3色彩煙,祝賀國運昌隆。(本報資料照片)

編按:

中華民國113年即將結束,回顧這1年間,國軍專注在各項戰備演訓、災防任務,捍衛國安、保衛國人不遺餘力,年來投入「漢光40號演習」、強震救災、災後復原工作,同時有效應對中共軍演行動,確保國家主權完整;此外,M1A2T戰車等新式裝備陸續抵臺,有效強化我國防衛作戰能力。本報特別臚列年度十大軍聞,帶領國人回顧國防重要事務。展望未來,籲請國人持續給予國軍官兵支持,建構堅韌國防戰力。

1.F-16狙擊手莢艙監控共機 反制中共軍演

中共今年5、10月宣佈進行「聯合利劍2024A、B」演訓,嚴重威脅區域和平穩定,對此,國防部於第一時間開設應變中心,同時通令國軍部隊,依「國軍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置規定」,派遣適切兵力應對。期間包含三軍防空部隊部署防空飛彈、嚴密監控空域動態,海軍主力艦艇也緊急出港,阻止共艦進入24浬鄰接區。國防部也發佈影片,內容爲空軍F-16V戰機接獲指令後升空應對,同時以狙擊手莢艙監控共軍殲-16戰機,有效肆應可能威脅。

2.黃埔建軍百年 傳承世代榮光

今年適逢黃埔建校百年,總統賴清德6月16日親赴鳳山陸軍軍官學校,主持百年校慶典禮,校閱三軍官校、國防大學政戰、管理、理工學院等軍事校院,期勉展現堅忍毅力及「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精神。

3.漢光演習轉災防 任務轉換無虞

今年度「漢光40號演習」實兵演練,在「有劇本但不劇透」要求下,進行各項戰力保存、整體防空、外島反登陸操演、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等實戰化演練,同時驗證去中心化指管、夜間作戰及新版交戰規則(ROE)等,期間因應「凱米」風災,各級部隊進行任務轉換,投入救災,發揮政府整體災防能量,確保民衆生命財產安全。

4.地表最強戰車M1A2T 首批抵臺

我對美採購有「地表最強戰車」之稱的M1A2T戰車,以及反制範圍廣、火力強大的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首批今年均已運抵國門,陸軍在接裝訓練、正式成軍後,可大幅提升我國防衛作戰能力。其中,首批38輛M1A2T戰車於12月16日凌晨,採委商板運,由臺北港出發,運抵位於新竹的陸軍裝訓部;翌日,國防部公佈M1A2T戰車影片及照片,陸軍迷彩車身外觀也首度於國內曝光。

另國防部「獵鴞專案」則規劃向美軍購685套人員殺傷、291套反裝甲攻擊型無人機,面對共軍威脅,國軍須強化地面全縱深防衛反裝甲打擊能力,以獲得不對稱作戰優勢。

5.軍事事務改革 落實「減法原則 」

國防部長顧立雄上任後,在國軍政策改革上,落實「減法原則」,包括部隊訓練取消傳統刺槍術、廢除正步訓練;政策方面,取消休假互助回報制度,改採「有事再回報就好」,讓官兵專注戰訓本務工作;針對國軍人員出國旅遊規定,也廢止國軍人員出國旅遊強制跟團規定,官兵可以自由行;期持續推動國防改革,使用減法思維,避免形式主義,更能發揮分層負責的效果。

6.強化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

總統賴清德於今年就職滿月後,宣佈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並於9月26日以召集人身分,率副總統蕭美琴、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霍守業,以及國防部長顧立雄等部會代表,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1次委員會議」,希望藉此提升國家整體國防、民生、災防、民主4大韌性;12月26日召開第2次會議,宣佈明年「萬安」、「民安」演習,整合爲「2025城鎮韌性演習」,接軌國際,並加強非軍事部門防護機制,驗證民防、災防體系執行保護國人行動的能力。

7.精準飛彈射擊 陸射劍二亮相

國軍「113年精準飛彈射擊」於中科院九鵬基地展開,驗證三軍紮實訓練成果。其中,陸軍「神弓操演」中,陸軍21、43砲指部首次實施陸射劍二飛彈射擊,展現國防自主成果。官兵完成各項射擊前準備,並以通信系統實施構聯後,飛彈迅速衝出發射架,精準命中目標。

由中科院研製的陸射劍二飛彈系統,可執行360度搜索、追蹤及監控,並可攔截戰機、巡弋飛彈等目標,是我國野戰防空重要利器。

8.花蓮強震 國軍馳援救災

今年4月3日,花蓮地區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造成花蓮市區部分房屋倒塌,以及部分地區嚴重坍方,國防部於第一時間啓動災害應變機制,同時配合花蓮縣政府兵力需求申請,派遣第2作戰區救災官兵趕赴災區馳援;期間官兵投入照明燈車架設、協助交通管制、醫療後送及災民安置工作,更挺進重災區太魯閣砂卡礑步道,協助特搜協尋失聯民衆,展現國軍愛民精神,也彰顯國軍是一支能作戰、救災的仁義之師。

9. 1年期義務役射擊紅隼 強化反裝甲戰力

今年恢復1年期義務役徵集,陸軍第2226梯次計670位役男,1月25日分別於陸軍步兵206旅、302旅、203旅完成報到,開始接受8周入伍訓練課程,使其「由民轉軍」,鍛鍊成爲「合格戰鬥兵」,奠定分發部隊後執行駐地、基地訓練及聯合作戰演訓的基礎。役男服役期間,除於入伍增加步槍實彈射擊發數等,並於基地期間依職務針對紅隼火箭彈等實施實彈射擊,強化訓練強度,厚植戰備能量。義務役役期恢復1年,不僅提升守備部隊戰力,退伍後亦能厚植後備動員,強化社會防衛韌性,提升國防整體戰力。

10. 歡慶雙十 國防展演精采絕倫

「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3年國慶大會」10月10日盛大舉行,由國造的空軍AJT勇鷹高級教練機擔任衝場任務;地面部隊則由國軍聯合樂隊暨三軍儀隊、憲兵指揮部快速反應連官兵騎乘「印地安挑戰者重型機車」,帶來精湛隊形展演。暌違10年公開表演的陸軍機步333旅「埔光龍隊」也首次在今年國慶舞臺上亮相,國慶大會上,更由「古寧頭戰役」英雄藍玉璋、王華嶽、歐陽鈞等3位參戰國軍代表,共同領唱國歌,彰顯時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