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升息讓美元獨強 美恐將通膨輸出世界
美元是世界大部分貿易與交易的首選貨幣,聯準會升息會讓美元升值,連帶造成其他國家的經濟動盪。(圖/ 路透社)
美國聯準會決心以升息遏制國內通膨,卻讓世界其他各國跟着受苦-物價攀升、外債變高並加劇各國嚴重衰退風險。有經濟學家憂心美國在家抑制通膨,卻將通膨輸出世界。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今年已5度升息,且最近3次連續升息3碼,預期年底前可能還會升息5碼;日前的預測顯示,幾乎全體聯準會官員都預期年底前利率區間會升到4%至4.5%。
「紐約時報」指出,美元是世界大部分貿易與交易的首選貨幣,聯準會升息會讓美元升值,連帶造成其他國家的經濟動盪;在英國和大部分歐陸,美元急升正助長當地通膨。
英鎊兌美元26日跌至歷史新低,日圓兌美元也在10年新低,歐洲19國所使用的歐元6月時已貶至與美元匯率幾乎1比1,是2002年以來僅見。
紐時根據金融數據公司FactSet資料所整理的圖表顯示,3個月來人民幣、加幣兌美元均貶值約6%;日圓貶值近7%、瑞士法郎貶近4%、歐元貶值約9%、英鎊貶值約13%。
非洲已然面臨饑荒危機的奈及利亞與索馬利亞,強勢美元正推升食物、燃料、醫藥的進口價格;美元走強更讓債務纏身的阿根廷、埃及和肯亞推向違約,也威脅到外資前往印度、南韓等新興市場投資。
有多本貨幣著作的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普拉薩(Eswar Prasad)說:「聯準會除採更激進方式控制通膨外別無選擇,對世界其他地方而言就是註定要輸的局面。」
紐時指原因出在美元扮演世界的儲備貨幣角色,跨國公司和金融機構無論在何處,最常用於商品定價和結算者就是美元,能源和食物買賣在市場上多以美元計價,開發中國家許多債務也是如此。國際貨幣基金(IMF)一項研究顯示全球約40%的交易以美元進行。
升息確保更佳回報,讓美元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則使投資者減少對新興市場投資,給後者帶來進一步壓力。美元升值也意味他國購買石油、小麥、藥品等基本進口民生物資或償還外債時須付更多錢。
僅一年前,100美元的石油或外債約合1572元埃及鎊、11萬7655韓元,如今則爲1950埃及鎊與14萬3158韓元。反觀美國買家則受惠美元升值,去年從英國買12英鎊的茶需花16.44美元,現只需13.03美元。
當年歐巴馬政府首席經濟顧問、現爲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的佛曼(Jason Furman)表示,這是美國以強勢美元抑制自身通貨膨脹,然後將通膨輸出到世界,「我已記不清前次美國這樣做是何時了」。
美國輸出通膨最倒楣的是脆弱的經濟體。窮國通常別無選擇只能用美元償還貸款,美國利率飆升是1980年代拉丁美洲災難性債務危機的導火線。針對強勢美元衝擊新興國家的最新研究顯示,這會全面拖垮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
美元升息也引發連鎖反應,即使通膨並不高的國家,當地央行也感到有升息來支撐本國貨幣和防止進口價格飆升的壓力。阿根廷、菲律賓、巴西、印尼、南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瑞典、瑞士、沙烏地阿拉伯、英國和挪威都在上週升息。
與此同時,全球範圍內的升息引發人們對升息過快的擔憂。世界銀行(WB)本月警告,各國同步升息正將世界推向衰退,並將開發中國家推向一系列會造成持久傷害的金融危機。
一些經濟學家和外交決策者認爲,聯準會職責固然是照看美國經濟,但也不能完全不顧自身決策對世界其他地方的衝擊。
曾任5屆聯準會主席的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1998年時就說當世界處於壓力累增時,美國就不可能獨善其身不受影響。
研究強勢美元衝擊新興市場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家歐布思費爾(Maurice Obstfeld)指出,金融和貿易全球化使經濟比以往更加互賴,「我不認爲聯準會或各國央行在行事時能不考慮國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