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開發無望《國土計劃法》風暴來了?侯友宜會AIT秘境恐被迫歇業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是全臺最後「煤礦開採」互動園區,卻因《國土計劃法》上路在即,恐將面臨關門危機,館長龔俊逸想起多年點滴,回憶涌上心頭。(圖/記者周志龍攝)

《國土計劃法》2025年5月即將上路,除了各縣市不少農地開發無望而遭地主抗議外,全臺最後一座煤礦「新平溪煤礦文化館」恐因立法盲點,被迫熄燈歇業,臺灣煤礦文化保存將成絕響,也引發國際關注。

位於新北市平溪基平公路旁的「新平溪煤礦文化館」前身就同名的煤礦場,1965年由臺陽公司啓用後,1984年由基隆人龔詠滄接手,持續開採到1997年才因應多元能源政策停產。全場荒廢4年後,2002年龔詠滄投入千萬元畢生心血復刻園區,直到2012年交給兒子龔詠滄後,2014才安心離世。該處爲全臺灣最後一個繳回礦權的煤礦場,頗受鐵道迷熱議的第一部臺灣電氣化運煤「獨眼小車」也僅存於此,不只文史專家,就連日本鐵道學者也曾前仆後繼地走訪這裡的「洗煤場」與「水平坑」等採煤設備。576公頃的園區堪稱是全臺最完整的煤礦文化鏈,環境清幽與隱密性,新北市長侯友宜選總統時,就跟AIT官員此會談。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有着臺灣第一部電氣化運煤火車頭「獨眼小車」,吸引日本「釧路市立博物館」聞風而來,締結友好姊妹館。(圖/新平溪煤礦文化園區提供)

新平溪煤礦文化館長龔俊逸表示,他父親在1997年停止採礦,卻一直寄情於此地,從2001砸下新臺幣千萬找回老班底,完整復刻煤礦生產過程,打造觀光園區,希望留住臺灣最後的採煤記憶。2008年,龔俊逸銜父命延續新平溪煤礦場,每個月維護費幾近「燒掉一臺國產車」,完整地保存從水平坑道、坑口、軌道運輸、檢量室、翻車臺、卸煤鬥、選洗煤場、儲煤槽直至十分側線專用鐵道,是臺灣唯一具有完整序列性的煤礦遺址。

龔俊逸指出,由於新平溪煤礦場1965年纔開採,是臺灣最晚開採的煤礦坑,加上1997年停採後,又遲至2019年全臺最晚向經濟部礦務局繳回開採執照,因此最先進的煤礦開採設備都保留在這裡,連日本的田川市石炭歷史博物館與釧路市立博物館都紛紛率團參訪。他說,在2024年初因賴總統萬里老家礦宅案,經濟部礦業局才盤點了全臺已停礦的礦業用地即日起可「解除地目」,號稱要回歸「原本用途」,但現有礦地在1974年《區域計劃法》上路前,早已作爲礦業用途。

新北市長侯友宜在競選2024總統大選期間,看準「新平溪煤礦文化園區」幽靜與隱密性,曾與時任AIT主席孫曉雅(Sandra Oudkirk)在此交換政策與選情意見。(圖/翻攝自侯友宜臉書)

佔地數百公頃的園區原爲多數地主持有,隨着凋零與繼承後,目前自然人地主便多達40位,財政部國有財產署還來信聲稱園區地主「竊占國土」,原來小火車起點坑口是由周圍地主「包裹式」地租給園區,但其中約500平方米的軌道起頭上客處,是過去採煤後堆積的棄石而成,「地主」仍然是國家,儘管因全區正送「文資鑑定」而暫不開罰,但終究不是解決之道。

有學者指出,自龔俊逸2014年扛下新平溪煤礦園區經營後,他就擔心龔終有一天可能因礦區地目「妾身未明」挨罰,後來龔在2021年提出「文化景觀」列冊申請,纔開啓「搶救煤礦博物館」的序幕;當時「文化景觀」審議委員迴應,由於園區龐大,流程須列入公聽會,而即使認列「文化景觀」,建築修繕經費也很有限,審議委員建議改申請「文化資產」,沒想到接下來便是漫漫長路。

臺灣工業發展中「煤礦」功不可沒。而支撐着臺灣電力供應的500多座煤礦場紛紛功成身退,唯一碩果僅存的新平溪煤礦園區,正訴說着自己的故事。(圖/記者周志龍攝)

該學者直言,「歷史建築」認定委員會是由文化部主導,單看園區「檢量室」、「側線軌道」等建築,第一時間難免認定爲普通房舍與軌道,很難說服專家認定爲歷史建築,至於背後的礦業故事,專家也不一定「有感」。如果在《國土計劃法》上路前無法被認列爲「古蹟」,上路後這處用地將因劃入國土「保育區第二類」,現有的販賣與觀光體驗等都被限制,等於整個運營作業將因而被迫歇業。

值得一提的是,本刊在走訪平溪十分老街時,地方耆老替園區頗抱不平,稱侯友宜選舉前曾看中此地清幽隱密,借來與AIT官員商討選情,後續有意接棒的劉和然副市長,也曾到此與平溪居民座談「博感情」,「但他們卻忘了保護這塊地」,耆老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