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離家出走後,我才幡然悔悟:我對分數的執着和焦慮拖垮了孩子

作者:主創團·繁星

週末坐地鐵時碰到一位媽媽,看到我帶女兒出來玩,直言道:

“你家學習一定不錯吧。不像我家那個,考試只考99分,我都不想帶他出來玩,乾脆罰他在家抄課文。”

我輕輕一笑,迴應說:“99分也很不錯呀。”

她嘆了口氣,眉頭緊鎖地說:

“哎呦,不錯什麼呀,他們班好幾個100分,現在差一分不追,以後不知道要被甩到哪裡去,我都愁死了。”

她言語中,夾雜着難以掩飾的焦慮。

聽到她的分享,我不禁想起過去的自己。

那時的我,和她一樣,被分數迷住了眼睛,差點釀成大禍。

“孩子才考93分,我的世界崩塌了”

女兒小學時,我總想讓她“跑”得快一點,就給她報了好幾個輔導班。

每天還逼她完成我“額外”佈置的作業。

雖然,有時候看着她像個疲憊的小鳥一樣,在輔導班之間飛來飛去,也會心疼。

但每次她拿回來的滿分試卷,都讓我覺得一切是值得的。

有一次,她考試犯了迷糊,做錯一道題,只得了93分。

回家後,她把試卷捏在手裡,畏畏縮縮地不敢拿給我看。

我氣不打一處來,從她手裡搶過試卷,看完就罵她:“你是不是蠢,這麼簡單的送分題都能錯。”

她嚇得縮在角落裡掉眼淚,我也不當回事。

結果晚上吃飯時,才發現她不見蹤影,只留下一張字條,上面寫着:

媽媽,對不起,我考不到100分,不配做你的女兒,我走了,別找我。

這把我們都嚇壞了,好在後來警察幫忙找到了她。

自那以後,我終於意識到我對分數的執着、焦慮,給她帶來很大的傷害。

教育諮詢師楊東平曾說:

如果要用一個詞總結教育的現狀,那就是焦慮,尤其是家長焦慮。

孩子還沒上學,擔憂分不到好學校、好老師甚至好同桌。

上學後,又操心考試成績、班級排名。

看到別的小孩多學一點,多考一分,就焦躁不安。

一聽到別的小孩報輔導班,管它合不合適,自家小孩也去報。

生活中許多父母,像過去的我一樣,特別緊張孩子的學習,情緒很容易跟着孩子的成績起起落落。

孩子考得好了,精神抖擻,各種誇讚和獎勵;

考得不好了,立馬眉頭緊皺,感覺整個世界都要崩塌,對孩子打打罵罵。

這樣的日子久了,孩子真會認爲,只有取得高分時,自己才值得被愛。

對分數的執着和焦慮,容易導致父母用錯誤的方式教育孩子。

也會使父母的“愛”變得扭曲,讓孩子難以分辨,父母究竟愛的是分數,還是自己。

成績面前,孩子被養成“讀書機器”

心理諮詢師劉惠梅爲這樣一對母子做過諮詢。

媽媽是個普通員工,因爲在職場的不得志,讓她把所有的期待,全寄託在兒子身上。

回到家,看到兒子不好好讀書,她更加崩潰。

爲了不讓兒子重蹈覆轍,她把兒子“押”到書桌前,逼着他做題、學習,時時盯着他。

結果兒子開始變得“神神叨叨”,放學寧願坐在路邊吹冷風,也不願意回家。

直到別人建議去試試心理諮詢,這位媽媽才知道,兒子患上了焦慮症。

據《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調查顯示,高中生抑鬱檢出率爲40%,初中生抑鬱檢出率爲30%,而小學生的抑鬱檢出率爲10%。

而另一組數據顯示,孩子抑鬱的原因中,學習壓力太大佔首位。

父母過度地強調分數,強調學習,會讓孩子承受巨大的壓力。

網友@野蠻生長永不彷徨在知乎上分享了女兒的故事。

丈夫一直望女成鳳,對女兒學習抓得很緊。

要求女兒考試必須95分以上,考不到就打她。

還常常嚇唬女兒說:“必須考上重點中學,不然就別回家了。”

這種長期的恐嚇,讓女兒擔驚受怕,時常擔心自己考不好,就要被爸爸打死。

後來女兒一聽到考試就害怕,患上了“考試焦慮症”,長達半年無法走進考場。

看着女兒被折磨得不成樣子,她追悔莫及,和丈夫吵得不可開交。

爲了讓女兒逃離 “壓迫”,她選擇了離婚,帶着女兒獨自生活。

但就算見不到丈夫,女兒還是會在夢中驚醒,害怕考不好,就要被打。

知名心理諮詢師陳瑜說:

今天家庭教育當中最大的問題是,家長把孩子當成考試機器,非常的工具人屬性。

當孩子的生活中,只剩下學習、做題、考試,缺少對自我的深入認知和對生活的探索時,他們的世界會變得單調無趣。

這會讓他們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無法體驗到成長過程中的樂趣和滿足感。

甚至可能對學習產生厭惡,對生命失去希望,從而導致抑鬱或者想要自殺。

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極爲不利。

別讓成績,把孩子逼上絕路

女兒離家出走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反思:明明是愛孩子,卻差點把孩子逼上絕路。

後來,我和女兒共同商議,退掉了周內的輔導班,只在週末讓她出去上半天課。

我也不再盯着她寫作業,給她空間,讓她自己先完成,我們負責檢查就好。

沒想到,從那之後,女兒的學習狀態好了很多。

不再害怕做作業,學習上遇到困擾,也會主動跟我說。

教育專家翟少成曾說:“焦慮不如引導,孩子的成長需要順勢而爲。”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他們的成長應該是個性化的,而不是單一的標準化。

我們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別讓成績成爲毀掉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孩子成長路上,如果你也很焦慮,可以試試這樣做:

01、降低心理預期,看見孩子的進步

有一位爸爸,從不要求女兒考高分。

有次問女兒成績時,聽說語文考了89.5分,他一聽,不是批評而是誇獎:“這麼厲害,比上次進步了啊。”

聽了爸爸的誇讚,女兒幹勁十足,說下次要考更好。

墨菲定律中有句話說:期望值越低,幸福度越高。

不是所有小孩,都是學霸。

與其將目光鎖定在分數上,不如將心態放平緩一些,多鼓勵孩子。

當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能被看見的時候,他就會變得動力十足,更加努力。

02、多發現孩子的長處,關注他們的個性

著名漫畫家查爾斯·舒爾茨,小時候,考試常常不及格,甚至還考過0分。

在老師眼裡,他就是個智力低下的學生。

查爾斯的父母,並沒有因爲他成績不及格就放棄他。

他們注意到查爾斯非常喜歡畫漫畫,就鼓勵他大膽嘗試。

後來,查爾斯·舒爾茨創作出一系列深受喜愛的漫畫作品,更是憑藉小狗“史努比”火遍全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不是與他人比較速度或成就,而是關注他們的個性和內在需求。

爲人父母,我們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學習,要多看看孩子的其他方面,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幫他尋找更多可能。

03、多和孩子溝通,讓家迴歸溫暖

有句話說:家庭教育有千謀萬法,親子溝通是第一法。

育兒博主@果果媽媽,一直都很善於和孩子溝通。

她總是鼓勵果果大膽說出心裡話。

有一次,果果吐槽她說:“以後我寫作業的時候,你能不能不要老兇我,每次你一兇我,我就不會寫了。”

她聽完後,不但沒生氣,還誠摯地跟果果道歉,說自己情緒沒控制好,以後會注意。

這樣的交流方式讓網友羨慕不已,好多人說:我要是敢這麼跟我媽說話,肯定免不了一頓打。

一個有愛的家庭,少不了親子溝通。

多和孩子聊聊天,聽一聽他的真實想法,及時瞭解他在學習上碰到的困難,幫他疏解學習中的壓力,讓學習變得更輕鬆,讓家變得更溫暖。

教育專家李玫瑾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很重要,但不是唯一。

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擁有不同的興趣、才華和個性。

一張成績單,不足以詮釋他們的價值,成績也並不是衡量孩子全部的標準。

身爲父母,我們要放下對分數的過度關注,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學會面對挑戰和失敗。

更要戰勝那種對未來的不確定而產生的焦慮,用開放和長遠的視角來看待孩子的教育和成長。

也祝願我們的小孩,在探索世界的路途上,收穫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來自家人無條件地支持與呵護,變得自信又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