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維修工入行八年,聽過無數句“怎麼來了個女的”

在生活中,常見的水管漏水、電器故障等問題,都難免需要請維修師傅上門解決。但對於獨居女性來說,每次入戶維修都可能是一場心理戰:

在絕大多數維修師傅都是男性的情況下,請陌生異性進入私人空間、並同處一室這件事本身就足夠令許多女性感到不安;維修結束後,又可能繼續遭遇師傅漫天要價、二次上門騷擾等情況,類似的新聞屢見不鮮。許多獨居女性正在呼籲,“我們需要更多女維修工。”

但大量的需求背後,想在相關平臺上找到一位專業的女師傅,並不是一件易事。主流維修平臺均無法在下單界面看到師傅的性別,曾有人挨個打電話去確認,發現找女師傅有如大海撈針。最近興起的女性互助維修平臺,大多也存在用戶多、師傅少的問題。

爲什麼維修這一行裡,女師傅這麼少見?

獨居女生,想找女師傅

在決定創辦一個“全女電工培訓班”之前,加加大也在獨居生活中遇到過不愉快的上門維修經歷。

那次,家裡廚房的水槽堵了,她在維修平臺上請了位師傅上門修理。進屋後,師傅先是問,下水道怎麼會有這麼多油,強調這個問題處理起來很麻煩;聽加加大說是因爲在家吃了火鍋後,又來了一句:“你們女孩天天在家吃那麼好乾嘛?”

只是口頭說教也罷,但師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水槽修好了,家裡其它地方被弄得一團亂,最後還因“問題不好處理”爲由,收了她700多塊。

加加大對上門維修的另一個擔憂是,總覺得在晚上找男師傅不夠方便和安全。如果不是急到今晚必須解決的事情,她寧願等到明天。

出於這些顧慮,水槽再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加加大選擇找一位女師傅。最後,費了一番功夫,她才通過熟人介紹和網絡搜索找到了劉姐。

劉姐上門後,麻利地解決了問題,收費也是一口價。她在成都做疏通下水道的生意,已經做了八年多了。而放眼整個成都,幾乎沒有第二個像她一樣做入戶維修的女性工人。

劉姐在客戶家維修

劉姐入行很偶然。她本來是做批發生意的,但經營狀況不好,又要拉扯兩個孩子,日子過得很緊張,“想吃回鍋肉,哭了一場,最後也沒捨得吃。”有天,家裡熱水器壞了,她想找人上門修,人家報價80塊,劉姐嫌貴,又覺得這應該是個賺錢的買賣,爲什麼不乾脆做這個呢?於是上門修熱水器的師傅,成了她的師父。

她還記得自己第一天上崗的日子——2016年3月8日,那天她只掙了40塊。但幹到現在,她熬出頭了,“什麼也不愁了,只愁單子幹不過來”,技術也越來越好,所有水管相關的維修都能做。

男師傅們常常在同行羣裡抱怨沒有生意,有人拉她出來調侃,“我看那個劉姐生意好得很。”另一個師傅跟着說,“這個行業就她一個女的做,生意肯定好。”

劉姐看了後在心裡想,“不是他說的那樣,我是明碼標價,但有的人一去就這樣那樣地加錢,人家會讓你做嗎?”

有次她手裡的單子做不過來,把其中一單轉給了別的師傅,那個師傅又二次把單子外包出去,結果差點出事。發單的是個上年紀的女客戶,上門的男師傅沒有解決好問題,就要阿姨付錢,還揚言“你不給,今晚我就住你家了”。阿姨沒辦法,給了錢,第二天還是劉姐上門疏通好的。

劉姐的維修工具。下了地鐵如果路遠,她有時候就用共享單車拉着推車

談起自己的技術,劉姐頗爲自豪:“我去幹活的時候,經常遇到幾個男生一起都沒做好的單子,我去就做好了。”還因此碰上過不講理的客戶,“人家不相信我,說兩個男的一下午都沒做好,你能做好?”

當然,她也收穫了很多客戶的善意。有個阿姨在她上門後,看她是女人,以爲她是派單的,沒想到就是維修師傅。活幹完後,阿姨非常感激劉姐,叫劉姐幹活路過自己家附近就進來坐坐,每次都給她準備水果。

除了加加大,也有別的女生因爲想找女師傅,專門給她打電話,說這樣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安全。在她的網店裡,有客戶留下了這樣的評論:“非常適合獨居女生。”

偏見,從學徒時開始

劉姐覺得幹這行,性別不是問題。“(生意)只跟你事做的好不好、人誠不誠心有關係。只要你肯吃苦,就能幹。”

但在大衆認知裡,疏通下水道是個髒活累活,每天彎腰面對污水異物,女生承受不了。

劉姐的第一個學徒是自己的兒媳婦,覺得上班不如跟着家裡做生意,主動要接班。劉姐帶着她上門維修時,有時會被客戶問:“你這麼年輕來做這個,是受什麼刺激了嗎?”語氣就好像如果沒有苦衷的話,年輕女孩就不會把這行當成吃飯的東西。

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女維修工的人,劉姐自己八年來也遇到無數次了。“就前兩天我去客戶家,在門衛那登記的時候,給門衛嚇死了,他說,‘你一個女娃,還能幹這個?’”

下班後,劉姐的手

常姐也有類似的經歷。她和丈夫一起在煙臺經營着一家廚衛商行店。除了賣商品,她也會上門做廚具衛具的安裝和維修。

在這座北方城市,女師傅同樣稀缺。本地電視節目來拍節目,要特意給常姐冠上“美女維修工”的頭銜。

但對常姐來說,做體力活、學手藝,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她給女兒小樑講過自己年輕時的經歷:在農村犁地,沒有牛,就和兄弟們一起去拉犁;做買賣時,瞭解到客戶有維修需求,就自己摸索着學。“女性能頂半邊天”,常姐是聽着這樣的宣傳長大的。

小店開了近20年,在周圍街坊的眼裡,常姐是一位值得信任的維修師傅。小樑觀察到,當店裡只有老樑在的時候,熟客上門,往往會張望一番,然後開口問道:“常師傅呢?我想讓常師傅幫我弄。”

這不光是因爲常姐的手藝好。安裝維修不免涉及到溝通,多少也需要一些細膩的心思。小樑發現,常姐比老樑更擅長觀察客戶的需要。面對老人,常姐會替對方考慮到安全問題,如果是租房的人,則替他們考慮性價比。上門的時候對那些家境困難或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常師傅也總能照顧到他們的難處。

但到新客戶家裡,常師傅也沒少聽過“怎麼叫了個女的來修”、“一個女的懂什麼”之類的話。

老人竈生滿了鏽,爲了不弄髒地板,常師傅來到樓道清理

女師傅,好像總是需要在展現自己的各項能力之後,才能贏得客戶的尊重和信任。但很多女性,甚至沒法得到一個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往往在學習階段,很多人就被偏見“勸退”了。

劉姐最初說想幹下水道疏通時,家裡沒人支持,師父也猶豫要不要帶她。“當時沒一個人看得起我,說你肯定不行,一個女生,人又小個,怎麼能做好這個。”但劉姐很堅持,“我說我以後一個月肯定能上萬,生意好的時候一天300塊錢很容易的,當時沒人相信。”

加加大也曾經報過電工培訓班。但試聽了一節,她注意到,整個教室裡只有她一個女生。有男同學在上課時回頭看她,還有人問她爲什麼來上這個課,“但他們不會去問一個男生爲什麼來。”

她也發現,“班裡有女生”常常被當成這類培訓班的宣傳噱頭。這看似是在誇讚“女生學這個很厲害、很有想法”,但加加大覺得,來上課的女生既不需要恭維也不需要貶低,“她只是想來上個課。”

現在出現的“全女維修培訓班”,也往往在策劃之初就會遭遇難題。想報名上課的學員特別多,很多人不只是想上一個“興趣班”,還會私信問電工的就業情況怎麼樣;與之相對的,則是幾乎找不到合適的女老師。

加加大組織的培訓班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最後幾經周折,才聯繫到了成都一所技校的何老師,她也是在該校相關專業任教的唯一一位女教師。

加加大嘗試請何老師幫忙介紹一些她以前的學生加入團隊,但卻得知,何老師在執教生涯裡很少遇到女學生,畢業了也都很少繼續做這行,現在在教的一屆學生,全部都是男生。

韓國也出現了爲解決獨居女性維修問題建立的全女維修隊 / BBC News

懸殊的性別比例下,女生並沒有因稀少而變得“吃香”。

“上學時,兩個年級的女生加在一塊也就60多人,男生卻有一兩千號人。”畢業於山東某高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小王回憶。同學裡,男生“個個都很好找工作”,女生全都轉行了。

在大學期間,小王的成績一直很優秀。學校的畢業要求是有中級電工證即可,但小王考到了高級電工。放眼整個年級,在學期間就拿下高電證書的只有30多人。那時她很自信:“不管是做實驗,還是實訓,還是考試,那些男生都比不過我。我從沒覺得我在學習上遇到過什麼困難。”

直到臨近畢業找工作時,她才意識到現實的殘酷。某次面試中,她和一名同班男同學一起競爭一個工程類崗位。小王記得面試官對她說,“你各方面的成績都很好,我個人也很欣賞你,但我們的工作對女孩子來說不安全。”後來,她得知那個成績和能力遠不如她的男生被錄取了。

這只是她印象最深的一個例子。在求職季,她投了所有能投的崗位,但全都因爲類似的原因落選,有些崗位甚至連面試的機會都不會給女生。

最後,小王不得不選擇轉行做教培。但她依舊覺得,自己最適合、最擅長的事還是做那些需要動手的工作。

維修行業的女性,邁出第一步

工作後,小王唯一能發揮專業知識的地方,是在一個女性維修互助平臺上註冊成爲了工程師。刷到本地的第一個單子後,小王並沒有上門,也沒有收費。

那是個新租了房子的女生,發現屋內電燈有問題。她不知道這種剛搬進來就出現問題的情況,屬於房東的責任,最好先和房東溝通;也不知道電燈出了這類問題,完全可以用比維修平臺上更低的價格在五金店買燈泡自己換。

與懸殊的性別比例相伴而生的,是許多女性缺少維修的常識,也缺少學習的自信。

在社會規訓下,女孩應該是乾淨、文雅的,接觸動手類工作的機會比男孩更少;修理物件,被稱作“男人的浪漫”。小王自嘲,自己是因爲從小被當男孩養大,家裡才建議她報了機電類的專業。

常姐的女兒小樑,也是在喜歡上做飯、開始研究竈具以後,才慢慢對維修感興趣的。小時候,因爲媽媽是做維修的,被親戚指指點點,她曾經也覺得“丟臉”,每次被問到“你長大要跟你媽一樣幹維修嗎”,她就說不要。但現在,小樑對媽媽的職業非常自豪,有了興趣後,便開始跟着媽媽做學徒。

媽媽教一遍,她自己做一遍,也就會了。小樑發現,維修這個活,不懂時覺得難,上手了就可以熟能生巧。

常師傅在客戶家安裝油煙機煙管的底座

平時,小樑會在網上分享一些簡單的維修知識,也正在籌備一個全女培訓班。畢竟網絡視頻不能代替親手操作,一是因爲“維修是個不停嘗試的過程”,出了毛病需要一次次排查,二是因爲接觸電、火等總是有一定危險,需要懂得基本的防護。

在此之前,她也想過能否組織一支專業的“全女維修隊”,但在她生活的城市,小樑知道的女維修師傅就只有媽媽一個人;如果要對學員進行就業導向的培訓,未來她們能去哪裡工作,也是一個問題。最後,她決定先教大家一些基本的維修原理和操作。

消息傳開後,想來報名學習的基本都是跟小樑一樣20多歲、剛踏入社會的女生。許多人的訴求都是,希望能自己動手解決生活裡的一些小問題,避免請師傅上門可能會遇到的麻煩;還有一些女生喜歡動手操作,只是一直沒有機會跟着專業的人學習。

常師傅的廚衛商行迎來十五週年店慶時的照片

越來越多的女孩,開始嘗試邁出第一步。她們想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女生可以對維修感興趣,並且只要有學習的機會,也能夠在維修領域做得很好。

加加大組織的“全女電工班”最近剛剛結束了第一期課程。兩個多月前,課程預告剛發出,半天時間就招滿了。

在上課前,聽說有這麼多女生想學電工知識,何老師起初有些震驚。課程結束後,她和加加大說,在學校裡教課的經歷讓她曾經以爲女生可能更喜歡茶藝化妝,而這種印象現在已經完全被推翻了。以後,她還想接着給女孩們上課。

在一個個維修班和互助平臺裡,女性之間傳遞着的,不僅僅是手藝和技術。

在小樑最初想到全女維修隊計劃的時候,就有個同城的女生想找她幫自己修一下竈具。但因爲當時的方案沒能推行,小樑並沒有看到她的消息。決定重啓計劃後,她才知道,這個女生出於信任,等了她幾個月。

其實那個女生遇到的是個很小的問題,比起真的需要維修,更多地是想支持小樑的工作。這段經歷,對她來說“就像珍寶”。這是她第一次像媽媽一樣,接住了客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