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腳傷卻暴肥 醫:類固醇用得好是仙丹 用不好是毒藥
美豔女星腳傷卻暴肥10公斤 醫:類固醇用得好是仙丹 用不好是毒藥。(示意圖/Shutterstock)
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能止痛、消炎,臨牀用途很廣。日前女星丁國琳因爲腳傷,爲軋戲而施打類固醇止痛,結果暴肥、水腫。醫生指出,類固醇用得好是仙丹,用不好是毒藥,要注意類固醇使用後的戒斷症狀。
●女星因腳傷施打類固醇 結果水腫、肥了一圈
女星丁國琳是有名的美魔女,保養得宜,但日前透露她因腳骨裂,爲了拍戲只能打局部類固醇止痛,結果暴肥10公斤。過去一般人都認爲,服用類固醇會有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但局部注射的類固醇也會有這個問題嗎?
類固醇可說是臺灣人愛用藥之一,健保署的藥品使用量分析資料顯示,2019年醫生開立類固醇,光是皮膚科開立各類含有類固醇外用藥的數量就超過2800萬劑,復健科常用來消炎的Triamcinolone針劑則有近84萬,還不包括其他專科如風溼免疫科、耳鼻喉科、眼科等等。
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渝仁表示,骨裂一般伴隨肌腱、肌肉、韌帶受傷,但骨頭不會覺得痛,痛覺是來自周邊組織的發炎反應。如果患部有積血、積水,可以用針筒抽出液體,再施打局部類固醇來抑制發炎、止痛。
「但只限於緊急、短期使用,」陳渝仁表示,類固醇消炎效果顯著,長期局部施打類固醇,會讓施打部位的組織變脆、承受重量或外力的能力變差,「例如足底筋膜炎,很多人會要求醫師打類固醇止痛,打久了有可能導致足底筋膜斷裂。」
而丁國琳施打局部類固醇而暴肥、月亮臉,如果在沒有其他疾病情況下,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這種情況是不被允許的,「局部止痛消炎是緩釋型類固醇,會停留在患部慢慢釋放藥效,全身性反應的機率很低,一般人3個月打1次不大會有問題,」陳渝仁推測,丁國琳可能爲了軋戲、沒時間看醫生只能先靠類固醇止痛,長期下來導致全身性水腫和月亮臉。
陳渝仁也進一步補充,這種局部施打的類固醇和治療風溼免疫疾病的類固醇不同,風溼免疫疾病因爲是全身性的疾病反應,因此,對身體的影響也比較大,出現副作用機會也比較高。
打類固醇能抑制發炎,但治標不治本,如果是周邊組織受傷,那麼用增生療法治療,搭配止痛藥,疼痛就會慢慢降低,也可以擺脫類固醇,「增生療法不是一兩天就能夠看到效果,很多病人想立即見效,都會強烈要求醫師打針,其實是不太正確的。」
外用類固醇出現水牛肩、月亮臉的機率不高,但副作用是皮膚會變薄、容易瘀青或皮下出血,想停用類固醇也要遵循醫師指示,避免出現戒斷症狀。(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停用類固醇皮膚搔癢、如火燒般疼痛 避免類固醇戒斷問題要注意3點
皮膚問題也常使用類固醇來治療,日前有一名英國女子因長期使用類固醇來治療溼疹,病情好轉後因怕上癮而停藥,反而讓病情惡化,出現全身發紅如火燒、掉髮及暴瘦等戒斷症狀。
一般來說,外用類固醇比口服類固醇更容易有戒斷問題,雖然產生月亮臉、水牛肩的機率較低,但有皮膚變薄、微血管擴張等副作用。
臺灣實證醫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紀景琪醫師表示,門診有時會碰到因停用類固醇而造成病情惡化、出現搔癢和燒灼感而就醫的人。
會出現戒斷症狀,是因爲突然停用抑制發炎的類固醇,發炎症狀反彈而更嚴重。這也與類固醇強度有關,超強效和強效的類固醇例如clobetasol、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比較容易有戒斷問題。
類固醇不能隨意停用,醫師會慢慢減藥、改用非類固醇的藥物治療皮膚,例如原本每天擦2次類固醇,變成1天只擦1次並搭配非類固醇藥膏,視情況再完全停用類固醇,期間口服抗組織胺和使用保溼乳液來緩解搔癢、強化皮膚屏障。
除了不要自行購買、亂擦類固醇、遵循醫師指示用藥之外,紀景琪還建議3點要注意:
1.強效類固醇1天最多擦2次,擦太多次不一定有療效且副作用更大。
2.患部發紅、粗糙時擦,如果患部已經色素沉澱、摸起來平滑就不要擦。
3.只擦患部就好。很多人會擦到旁邊正常的皮膚,這樣會增加副作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