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迴響 陸高度重視量子資訊科技發展 產出具影響力成果
諾貝爾迴響,中國在量子資訊科技也有一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成果。圖爲潘建偉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辦公室內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模型合影。(新華社)
大陸《科技日報》5日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宣佈將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美國、奧地利三位科學家,表彰他們爲糾纏光子實驗、證明違反貝爾不等式和開創性的量子資訊科學所作出的貢獻。近年來,中國也高度重視量子資訊科技的發展,在量子資訊科技領域突破了一系列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產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成果。
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說:總體而言,中國在量子通信的研究和應用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量子計算方面與發達國家處於同一水準線,在量子精密測量方面發展迅速。
他表示,量子通信的發展目標是構建全球範圍的廣域量子通信網路體系。通過光纖實現城域量子通信網路、通過中繼器實現鄰近兩個城市之間的連接、通過衛星平臺的中轉實現遙遠區域之間的連接,是廣域量子通信網路的發展路線。
中國的城域量子通信技術已初步滿足實用化要求,中國建成了國際上首條遠距離光纖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在金融、政務、電力等領域開展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的技術驗證與應用示範。在衛星量子通信方面,中國研製併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星地量子通信,首次實現了洲際量子通信,充分驗證了基於衛星平臺實現全球化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量子計算研究的核心任務是多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當前,量子計算研究已經實現「量子優越性」,即量子電腦對特定問題的計算能力超越傳統超級電腦,達到這一目標需要約50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
2020年,潘建偉和陸朝陽等學者研製成功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推動了全球量子計算的前沿研究達到一個新高度,繼谷歌「懸鈴木」量子電腦之後,中國首次成功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
然而,「中國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起步較晚,整體上相比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來已經迅速縮小了差距,在若干研究方向上與公開報導的國際最高水準相當。」潘建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