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攪局 華爾街銀行甩不掉遠距辦公

華爾街銀行員工如長期待在家工作,將不利紐約這個金融中心周邊生態發展。(圖/美聯社)

全美COVID-19疫情因變異株Omicron傳播再度惡化時,摩根大通等原本要求員工重返辦公室的銀行放下堅持,容許員工在家上班,華爾街金融業辦公模式是否就此轉型,值得觀察。

2020年3月,美國許多企業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肆虐下別無選擇,只能請員工別進辦公室,被迫接受遠距辦公型態。近兩年來,大量白領員工未踏進辦公室一步,且已習慣遠距工作,甚至排斥每週進辦公室上班5天,寧願離職也不要再回到過去。

這段期間,Google母公司Alphabet與亞馬遜(Amazon.com)等矽谷巨擘要求員工回辦公室的期程因疫情起伏而一延再延,與華爾街呈現鮮明對比。

COVID-19大流行初期,紐約疫情水深火熱,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市場部門施壓員工回曼哈頓總部上班,凸顯華爾街爲求績效不顧一切的文化。除美銀外,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與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也想方設法早日恢復員工每週進辦公室5天的傳統辦公模式,態度十分強硬。

在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與高盛執行長蘇德巍(David Solomon)眼中,員工重返辦公室是維持企業文化、有助「母雞帶小雞」的最佳途徑。許多銀行高階主管與交易員爲以身作則,都在疫情稍微緩和後重返公司上班。

但Omicron變異株去年底造成疫情回溫,摩根大通、高盛、花旗集團(Citigroup)、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富國銀行(Wells Fargo)等大型銀行都重拾遠距辦公,通知員工今年初可繼續在家上班,且未訂出重返辦公室的時間表。

美國勞動市場吃緊、「大辭職潮」方興未艾之際,金融業留才除提高待遇外,保證彈性辦公模式也成爲COVID-19大流行時代讓員工開心的重要條件之一。

不過,華爾街銀行員工如長期待在家工作,將不利紐約這個金融中心周邊生態發展。

去年夏初COVID-19疫情平緩時,摩根大通與高盛大量員工重回辦公室,午餐時段公司周邊的餐廳與餐車再現排隊人龍,帶動的經濟效益不言而喻。紐約州長侯可(Kathy Hochul)曾多次宣揚「紐約回來了」,敦促企業早日讓員工回公司上班,以利經濟復甦、失業率降低。

新任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今年初也強調金融生態系統需要人人蔘與的重要性,並說「待在家是無法讓紐約市動起來的」。

無奈疫情發展總是令人捉摸不定。摩根士丹利執行長高聞(James Gorman)曾說,如果員工沒在去年9月美國勞動節前重回辦公室,他會非常失望;他去年12月坦言自己失算,低估COVID-19大流行持續時間。

COVID-19大流行邁入第3年,人們生活步調再度因Omicron變異株而被打亂,華爾街銀行指望COVID-19疫苗施打有助員工重回辦公室的如意算盤也亂了套。

即使這波疫情緩和,美國金融業爭取人才仍面臨辦公模式彈性的科技業激烈競爭,特別是時下愈來愈多員工偏好混合辦公,也就是每週部分天數在家工作、其餘上班日進辦公室。華爾街銀行是否捨棄傳統,朝混合辦公方向邁進,將是後疫情時代其他白領產業發展的參考指標之一。(編輯:韋樞)11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