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對陸電動車關稅報告曝光 外媒:調查之細出人意外!
中歐電動車關稅之爭遠未結束,外媒:歐盟報告曝光,調查之細出人意外。(新華社)
歐盟自7月5日開始,對產自中國的電動車加徵最高37.6%的關稅,不過在今年11月的終裁前,這些關稅都是臨時性的。如果終裁的結果認同目前的關稅措施,那麼臨時性關稅將成爲永久性關稅。據美國之音引述《汽車內幕新聞》(Carscoops)報導,歐盟初步調查報告曝光,調查之細出人意外。
據《汽車內幕新聞》報導,歐盟此次針對中國電動車進行的反補貼調查報告,詳細記錄了中國各個主要車企獲得政府補貼的具體情況,以及歐盟根據不同情況對不同車企作出相應的稅率調整。這也支持了歐盟領導人一再向中國說明的一點:這次對中國加徵的關稅並不是一種懲罰,而是對中國車企接受中國政府補貼從而給歐洲車企造成不公平價格優勢的事實作出的認定。
歐盟的調查報告對中國政府給中國車企提供的各種補貼進行了梳理,其中不少細節讓人感到意外。歐盟報告列出了中國政府補貼中國車企的各種具體方式,比如國有銀行貸款、融資、撥款、銷售獎勵、建廠的廉價土地以及電池研發和銷售的高額補貼等。
歐盟將不同車企接受的不同程度的補貼做了細分,以確定對不同企業加徵不同的關稅。報告認定上汽接受的補貼高達34.4%,是所有中國車企中獲得補貼最高的一家。報告說,上汽所獲得的政府補貼中,1.38%來自國有銀行貸款,8.27%來自其他融資,8.56%來自撥款,2.28%來自電動車銷售獎勵,0.67%來自減價的不動產,以及13.24%來自上汽採購電池的優惠。
除此以外,勞動成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爲中國汽車的勞動成本明顯低於歐洲同業。上汽生產的名爵4型電動車的價格與上汽大衆生產的大衆ID.3車型的價格相差13000多美元,足以反映出上汽爲何享有對大衆公司的巨大價格優勢。
上汽集團同時被認爲是較不配合調查的一家企業,這也是上汽在10%關稅之上又被加徵最高的37.6%反補貼稅的原因之一。
比亞迪和吉利被認定受到政府較少的補貼,而且對歐盟的調查保持透明化的態度。這也是爲什麼這兩家車企反補貼關稅相對較低,分別爲17.4%和19.9%的原因之一。這個結果可能與這兩家企業的民營身份有關。在中國,國有企業在申請貸款、項目審批、補貼發放等許多方面都比民營企業有着更大的優勢。
不過調查報告也提到,雖然比亞迪擁有自己的電池工廠,在這方面不像上汽,但是比亞迪生產電池所用的鋰卻也受到政府的補貼。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政府與歐盟之間的對話格外密集,但是北京顯然沒有能夠勸阻歐盟放棄加徵臨時關稅的目的。
不過《汽車內部新聞》指出,中歐在臨時性關稅變成永久性關稅之前,還有四個月的窗口期,雙方也會加快談判的步伐。
北京已經發出警告,如果雙方不能通過對話友好地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中方將對進口自歐盟的產品加徵報復性關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也在7月5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對歐盟開始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表示強烈反對的立場,「中方始終認爲,應當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具體經貿問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7月6日發表聲明,對歐盟開始加徵中國進口電動車的反補貼臨時關稅「表達強烈不滿」。中汽協會在其微信公衆號上發表聲明指出,中國車企對歐盟委員會啓動的反補貼調查進行了配合,但是調查卻忽略事實,並且預設結果。
路透指出,中歐雙方在未來4個月內將就此進行密集的對話與磋商。中汽協會聲明說,「中汽協會對此深表遺憾,而且堅決不接受。」
此次被裁定最高稅率的上汽集團7月5日也發表聲明,正式要求歐盟委員會就中國電動車臨時反補貼稅措施舉行聽證會,強調上汽集團將進一步依法行使抗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