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水文水力蘊藏 海大地理中心榮獲金圖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開發的這套資訊分析平臺,整合了許多相關資訊,可以分析和平溪、南澳溪及花蓮溪流域的水力發電潛能,以及相關的風險。(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主導這套系統開發的海大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李光敦表示,這套系統將有助於臺電管控所屬水力發電相關工程的安全施作。(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受臺電委託,由海大地理資訊研究中心合作開發的「和平溪、南澳溪及花蓮溪流域水文與水力蘊藏量分析整合資訊平臺」,因爲整合了臺電、水利署、氣象局的相關資料,可以分析水力發電潛能、推估可能風險,日前獲得臺灣地理資訊學會頒發的金圖獎應用系統獎。
海大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李光敦表示,這套資訊平臺的開發,期望透過綠色能源發展提高能源自給率,降低對進口石化能源的依賴,並減少碳排放量,協助緩解全球氣候變遷問題。
這套資訊平臺之所以能夠獲獎,主要由於該平臺爲全流域的水力蘊藏量分析作業系統,且相關分析成果能與即時水文紀錄整合運用、透過網路即時發佈,並以數位孿生技術概念,建立數位集水區(digital watershed),能夠即時雨量示警、水力發電量評估,以及即時淺層崩塌示警。
此外,這個平臺不僅分析水力發電規畫所需之雨量、流量、水位等各種水文數據以瞭解水力發電的潛能,並推估可能面臨的風險,將有助於臺電管控所屬水力發電相關工程的安全施作,維護產業永續發展。
李光敦說,臺灣地理位置特殊,山區坡度陡峭且雨量豐沛,水力發電蘊藏量相當充足,目前開發囿於環境生態保育、土地使用規畫等問題,受到許多限制。他主導開發的這個資訊平臺,在分析過程即已納入生態保育相關資訊,包括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區與重要棲息環境等圖層;以及特殊限制開發區域,遠離危險且不適合開發的區域。
李光敦說,期望同時結合其他再生能源發展,希冀我國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所佔比例可達20%的目標,持續邁向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