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錯溫泉起紅疹 皮膚恐越泡越爛 這3類人要小心
天冷泡湯別亂泡,皮膚較乾燥或出現問題,一定要慎選泉質,以免皮膚越泡越糟。(示意圖/達志影像)
天氣逐漸變冷,泡溫泉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每個地區的泉質都不同,若不小心泡錯湯,可能會引發皮膚炎。皮膚科醫師高珮菡在臉書粉專分享,民衆該如何挑選溫泉,並預防溫泉引起的皮膚疾病,例如皮膚較乾燥或正在發炎者,泡湯就可能引發「硫磺泉皮膚炎」,因此泡溫泉時應先評估。
皮膚科醫師高珮菡在粉專《皮膚科日常菡養 高珮菡醫師》提到,臺灣溫泉泉質分爲3種,第一是「火成岩溫泉區」,屬於硫磺泉、酸性,分佈於北投、陽明山、龜山島和綠島;第二是「變質岩溫泉區」,屬碳酸氫鈉泉、中性,分佈在中央山脈及雪山山脈周圍,例如宜蘭礁溪、烏來及臺中谷關;第三是「沉積岩溫泉區」,屬於氯化泉、碳酸泉、中偏鹼性,分佈於板塊交界處,例如苗栗泰安、嘉義關仔嶺及屏東四重溪。
高珮菡醫師以臺北市近郊的硫磺泉質爲例,由於pH值較低,民衆若皮膚較乾燥,或處於發炎階段,溫泉中的硫化物會造成皮膚角質腐蝕,引發硫磺泉皮膚炎,泡完湯後2至3天,皮膚會出現紅色丘疹,甚至逐漸潰瘍,看起來像嚴重感染,因此要儘量避免,而且泡完後,要立即使用適當的保溼劑。
除了硫磺泉皮膚炎外,另一種常見的溫泉皮膚炎是「溫泉毛囊炎」,由於長時間泡溫泉,或在泡湯中搓洗皮膚,導致溫泉中的綠膿桿菌伺機潛入毛囊,造成毛囊周圍發紅,形成紅色丘疹,甚至出現膿皰的症狀,除了泡湯,若使用消毒不完全的泳池或三溫暖,也會引發類似的毛囊炎。
高珮菡醫師提醒,民衆泡湯時一定要注意皮膚狀況,慎選適合自己的泉質,若皮膚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炎等狀況,千萬不要泡湯,待症狀好轉再泡,而且泡湯時間不宜太長,建議每10至20分鐘休息10分鐘,另外,泡湯時不搓洗皮膚,減少破壞,泡完後要用清水沖洗、清潔,並立即塗抹保溼劑,假若泡完湯,皮膚出現皮膚紅癢,丘疹或潰瘍,一定要趕緊向皮膚科醫師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