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爆多人起大片紅疹 真兇讓人「發毛」 2招可預防

澎湖爆多人起大片紅疹,真兇恐是黃毒蛾毛毛蟲,2招可預防。(示意圖/Shutterstock)

澎湖近日爆發大批民衆身體多處起紅疹,搔癢難耐,一度引發恐慌,擔憂罹患了怪病;經專家觀察患部和症狀後推測,應是接觸性的「毛毛蟲皮膚炎」,而且極可能是黃毒蛾的毒毛所引起的過敏反應。只不過,爲何只在澎湖出現?且過去不曾發生過?

大約中秋節過後,澎湖的皮膚科門診就被大批排隊看診的民衆擠滿,這些病人的身上都出現大量紅疹,多分佈在頸部、手臂或四肢,有些人胸部、背部也有,更難受的是,紅疹奇癢無比。當地一度懷疑可能是水源或食物遭感染,或者花粉、毛毛蟲所引起。

高雄長庚醫院去年2月起與部立澎湖醫院合作遠距門診,皮膚科主治醫師李志宏也參與會診治療,透過遠距門診診療近日10數名起紅疹的病患後,他研判,病人最有可能是得到「毛毛蟲皮膚炎」,而且不是直接接觸毛毛蟲,而是被毛毛蟲的毒毛(或稱剛毛)經由空氣傳播刺激後引發的過敏反應。如果是毛毛蟲直接接觸到皮膚,症狀會更嚴重,可能出現紅腫、破皮、滲出組織液、甚至糜爛。

●感染後1~2周緩解 可冰敷止癢、小心搔抓破皮引發細菌感染

李志宏表示,觀察這些病人的患部,大多在衣服沒有遮蔽的地方,常是患者處於在外面風大的地方後得到,且爲散在性、點狀丘疹,因此推測屬於經由空氣接觸性的皮膚炎。

他進一步表示,如果是空氣傳播的花草類引致的接觸性皮膚炎,一般來說,皮膚病竈影響範圍較大,會是整片而非散在性丘疹。問診時,也沒有病患提到有禽鳥的居家史,加上這周澎湖風很大,鳥類少,因此禽蹣引起的皮膚炎的機會也少些。

他分析,較可能的起因應該是澎湖正吹東北季風,民衆接觸到毛毛蟲的毒毛而引起較輕微的反應。但目前還沒有在病人的皮膚上看到蛛絲馬跡,可能是被風吹掉,或可用特殊的蒐集器,捕捉看看空氣中是否有懸浮的物質,或者是用膠布黏貼皮膚病竈後,用顯微鏡觀察來證實。

至於這種毛毛蟲皮膚炎除了皮膚症狀,有時也會吸入毒毛引發呼吸道症狀,但因疫情期間民衆戴口罩或面罩,所以較少看到病人反應呼吸道的問題。

病人通常在接觸到毒毛後的1、2天就會有症狀,3、4天后症狀更嚴重,1~2周就會慢慢緩解,雖然不治療也會好,但因伴隨紅癢,要避免抓破皮引發細菌感染,可冰敷止癢,也可使用抗組織胺藥物,若有全身性或呼吸道症狀,則可搭配口服類固醇。

專家推測,黃毒蛾有可能是引發這次澎湖多人起紅疹的元兇。(圖片來源 / 擷取自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官網)

●1只黃毒蛾帶有500~1000根毒毛 接觸就可能引發過敏

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黃基森也推測,最有可能是黃毒蛾的毒毛所造成的過敏反應。他指出,害蟲引發的危害主要有4種方式,包括口部叮咬(如蚊子、小黑蚊、禽蟎)、螫針(如紅火蟻、虎頭蜂)、毒液或毒毛(前者如隱翅蟲、荔枝椿象,後者如黃毒蛾)、以及塵蟎引起的過敏。

他解釋,蛾類一年可繁衍8~10個世代,每年4~10月都是繁殖季節,是黃毒蛾的幼蟲、也就是毛毛蟲的階段。1只黃毒蛾身上就有500~1000根毒毛,毒毛就像箭,接觸物體就會附着上去,而且裡頭空心,帶有毒蛋白酵素,會引起過敏。因此,只要風大,毒毛就會飄散環境中,接觸到裸露的皮膚便引起過敏反應,也因此光是1只黃毒蛾就能引起很大的危害,而且紅疹的範圍又多又廣。

雖然皮膚接觸到毒毛纔會起疹子,但黃基森說,有時民衆晾曬的衣服也可能沾附到黃毒蛾的毒毛,穿上身就有可能導致衣服遮蔽的部位也起紅疹,所以有些人的胸、腹、背等部位也有疹子。

專家建議,出外儘量穿長袖,減少檢出到毛毛蟲的毒毛而引起過敏反應(。圖片來源 / unsplash)

●預防之道穿長袖 注意曬衣環境防毒毛沾附

雖然4~10月都是黃毒蛾的繁殖季,但黃基森說,有可能前陣子乾旱、突然下雨,或者氣候條件的改變,例如澎湖正吹東北季風,「天時地利人和」,導致民衆這陣子大幅被感染。而且每年氣候條件也不一樣,有時某段期間會特別嚴重,有時又銷聲匿跡,「這都是常態。」

此外,黃毒蛾是植物的病蟲害,臺灣本島其實也有黃毒蛾,只不過數量沒這麼多,因爲臺灣本島的農作物很多都有使用農藥,澎湖從事農業較少,農藥使用量相對沒這麼大,都有可能導致這種蛾類毒毛在澎湖爆發。李志宏也說,2006年冬天,屏東恆春也曾發生類似事件,推測也是當地落山風大所引起。

雖然黃毒蛾的毒毛或毛毛蟲皮膚炎的危害往往又快又廣,所幸並不是太難處理的疾病,只要使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等藥物就能緩解過敏。

預防上,則建議穿長袖、長褲,黃基森特別提到,「用防蚊液無效,只有叮咬的害蟲纔有效。」另外,晾衣服時也儘量避開可能周遭有黃毒蛾的環境,或者曬完衣服時稍微抖一抖,儘量將上頭的毒毛抖落,減少身體接觸的可能。

●未來3~5天仍是感染高峰期 尚無治本方法、幾年後恐再爆發

不過他提醒,黃毒蛾在幼蟲期孵化成蛹,約需2周,毒毛雖然在幼蟲末齡階段會慢慢脫落,但成蛹的時候也會有毒毛,因此他預測,接下來3~5天仍會是毒毛持續擴散的高峰期,之後纔會慢慢減少。

而且,黃毒蛾的危害可能會有周期性,也許2、3年或幾年後再爆發,目前政府也沒有治本的方法,「將來一定會再發生。」他建議,現在就要持續觀察監測,找到黃毒蛾的孳生源或生命史中最脆弱的一環,有機制的防治,誘引捕捉,給予「致命一擊」,才能真正杜絕牠所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