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漁民意外釣獲50公斤大耳 釣線拉不動還以爲「中地球」

澎湖漁民阿勳19日早上駕船出海在馬公港外延繩釣,意外釣獲近50公斤大耳。(呂姓民衆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澎湖一漁民今(19)日天趁風浪較爲平靜,一早出海在馬公港外海釣。整個上午下來見沒什麼收穫,就在打算打道回府時,意外出現一條重達50公斤、俗稱大耳的中華馬加鰆吃餌,由於力道大到拉不動,漁民初還以爲是「中地球」(魚鉤勾到礁岩),後來經一番混戰,才發現是條大魚,讓他以市價每公斤2000元賣出,意外發了小財。

在澎湖海域出現的鰆魚家族,依市價由高而低排列主要以「臺灣馬加鰆」(俗稱「白北(腹)仔」)、「康氏馬加鰆」(俗稱「土魠」)和「中華馬加鰆」(俗稱「大耳」)爲主,其中大耳之名由來,就是牠的兩側胸鰭大大圓圓的像是耳朵的模樣。

釣到這尾大耳的漁民阿勳,是今日上午和友人駕船出海,在馬公港外的四角嶼和雞籠嶼間延繩釣。阿勳說,就在上午10至11時間,眼看都沒什麼魚吃餌的動靜,正想要返航時,突然間釣鉤一沉,以爲是中餌了,但又很重拉不回來,初還以爲是「中地球」,但見釣線又一直出去,於是趕緊開船去追,就這樣折騰了一陣子,等到釣線有鬆些回來,知道魚獲大概有點筋疲力盡了。

於是和朋友兩人一起拉回釣線,本不抱很大希望,但就在快露出水面時,赫見是條大魚身影,還以爲是鯊魚,但後來看到頭尖尖的,才確認是比人還高的大耳。

阿勳指出,懷疑這尾大耳是因天氣壞才跑進來馬公港外礁石避風浪,而今天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使用巴隆和白帶魚等活魚作餌,沒想到就釣到這大魚。

不過,50公斤大的大耳還不是最大的。農業部水試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就表示,大耳體長可達200公分以上、體重100多公斤。也因此澎湖在過去有湖西鄉龍門漁港的漁船捕獲重達74公斤的大耳紀錄,前年也有漁船在七美西南海域捕獲身長230公分、重量達77公斤的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