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用心守護巴掌仙子 高醫早產兒歡喜回孃家

用心守護巴掌仙子,高醫早產兒歡喜回孃家。(圖/高醫、品觀點提供)

走過艱困的新冠肺炎疫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12日特別邀請早產兒及其家庭回孃家。高醫每年有超過150位早產兒出生,在新生兒科醫療團隊的完整照護下,這羣巴掌仙子都健康長大,「守護小腳丫,ONE 兔ONE 兔大步走」早產兒回孃家活動,邀請2018年01月至2021年7月出生、現齡2歲半到5歲的早產兒家庭參加,也邀請麥當勞叔叔帶着新生兒科醫護同仁爲大家帶來洗手舞的衛教宣導,同時還有早產兒住院成長過程記錄影片觀賞,配合音樂與感性的心得分享,爲這些參加活動的早產兒們帶來驚奇與歡樂。

麥當勞叔叔到場做洗手衛教宣導。(圖/高醫)

高醫副院長羅傳堯表示,高醫近三年的新生兒接生人數超過700名,其中早產兒超過150名(約2.5成),而極低體重1500公克以下的新生兒住院人數超過50名(約3成),低於1000公克的新生兒20名(約4成)。今年截至9月已經有超過40位1500公克以下的新生兒入住新生兒加護病房,而低於1000公克的新生兒更已經超過22名,高於往年人數,但在優秀的醫護團隊細心照護下,存活率超過九成。過往高醫每年都會邀請早產兒跟家長一起回來同樂,但因疫情停辦兩年,今年再一次爲早產兒舉辦活動,看到這些可愛的小寶貝跟照顧他們的醫療團隊成員一起體驗闖關,曾經的小腳丫正大步大步的往前邁進,讓醫療團隊十分開心及驕傲。

高醫早產兒健康成長喜回孃家。(圖/高醫)

高醫新生兒科主任陳秀玲提到,新生兒科要面對早產兒各式各樣的挑戰以及多變的疾病變化,高醫新生兒醫療團隊照護早產兒的能力已臻國際水準,且擁有先進的醫療儀器如「高頻振盪呼吸器」及「吸入性一氧化氮治療儀」等,近年更引進「橫膈膜電位導管」,可以及早讓早產兒脫離呼吸器,使1000公克以上的早產兒存活率超過9成,更多次成功治癒多名體重1000公克以下早產兒及重度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兒,再加上與產科高危險團隊的合作,一起讓早產兒順利出生也順利出院返家。

她開心表示,總共有45位早產兒參加活動,包括6組雙胞胎,她都親手抱過、打針、照顧過,新生兒團隊在照護上獲獎無數,包含擬真情境類銀獎、SNQ國家品質標章、新生兒加護病房運用雲端科技提升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衛教獲HQIC國家醫療品質主題改善創意獎,及連續15年獲得國家醫療品質獎,這些優異的表現是展現優質照顧品質的保證,也是照顧早產兒的堅強後盾,讓每一位小寶貝健康長大,也讓每一位家長更加安心。

復健部長林克隆表示,低週數及低體重的早產兒是在一個身體機能非常不成熟且不穩定的狀況下來到這個世上,而25周以下極低週數以及1000公克以下極低體重的早產兒對醫護團隊更是艱鉅的挑戰,要費盡心力纔可以讓每一位巴掌仙子慢慢長大,順利的出院返家,每一位高醫新生兒科專業團隊成員都是幕後英雄,復健部也傾出全力幫助巴掌仙子回家後的復健,讓小朋友能夠順利成長。

出生時僅27周又五天大的何小妹妹,因媽媽在他院婦產科產檢發現血壓問題而轉送至高醫,血壓控制不佳,只能選擇以剖腹產方式生下何小妹妹,出生體重僅688公克,因早產併發腦室內出血而後發生水腦症,經過三次腦室外引流管放置手術,以及左右側腦室腹腔引流手術,長達9個月的治療後,順利出院返家。

另外還有一位媽媽是經試管方式受孕雙胞胎,但懷孕過程不穩定,懷孕18周開始接受安胎藥物治療,但兄妹選擇在23周又3天時來到人世間,哥哥出生體重500公克、妹妹462公克,因爲心跳及血氧十分不穩定,經過緊急插管處置後進入新生兒加護病房接受照護,但妹妹於出生第二天當了小天使,哥哥在醫護團隊努力不懈的堅持及細心陪伴下活了下來,經過9個多月後順利出院返家。

高醫「早產兒回孃家」活動,除了家長之間彼此交換育兒甘苦談,院方特別邀請眼科部、復健部及小兒神經科等多位專科醫師,講述如何照顧早產兒;同時結復健部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與新生兒科護理人員,進行發展評估、神經評估、眼科檢查;針對粗動作、精細動作及語言篩檢,更有設計符合不同年齡層的親子互動闖關遊戲,讓參加活動的每一位收穫滿滿。

陪着心肝寶貝前來參與活動的爸媽及家人,是對高醫新生兒團隊的支持與肯定,同樣這些小寶貝也是團隊最大的驕傲及欣慰,更是團隊持續守護早產兒家庭最大的動力,高醫也與參加活動的家長與小朋友約定明年繼續回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