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三星再對壘,輕薄手機爲何又成行業熱點?

2024年以來,手機行業的一大趨勢,就是輕薄手機層出不窮。比如,OPPO Reno12的厚度僅爲7.25mm,重量僅爲179g。vivo S19的厚度僅爲7.19mm,重量僅爲193g。

不過去年,還只有部分中端手機主打輕薄。2025年,三星、蘋果、OPPO等高端智能手機廠商也瞄準了輕薄化的大趨勢,準備推出主打輕薄的高端手機產品。

那麼問題來了,智能手機行業不是一直在內卷性能嗎?爲什麼手機廠商又開始內卷輕薄體驗了?這或許是因爲,手機行業底層技術進步,爲輕薄手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契機。

十年前,手機行業就曾內卷輕薄

其實早在智能手機行業發展之初,輕薄就曾是手機行業的主旋律。比如,2013年,華爲推出了Ascend P6,整機厚度僅爲6.18mm,打破當時旗艦手機的輕薄記錄。

智能手機行業內卷輕薄的典型代表,當屬金立和vivo。2014年,金立、vivo先後推出了ELIFE S 5.1和X5 Max,厚度分別爲5.1mm和4.75mm,至今仍是智能手機輕薄化的樣板產品。

然而,儘管這些手機在輕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它們也存在着明顯的問題,那就是配置存在嚴重的短板。

以vivo X5 Max爲例,由於機身體積有限,其僅搭載了2000mAh電池,續航能力十分有限。有媒體測試稱,vivo X5 Max玩當時的大型遊戲《狂野飆車》15分鐘掉電10%,很難支撐一天的中高強度使用。

2018年後,隨着智能手機功能不斷拓展,用戶對手機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型遊戲、高清視頻播放等應用需要強大的處理器和充足的續航支持。而輕薄手機內部空間十分有限,無法容納大容量電池,難以支撐長時間的使用,並且影像上也因硬件限制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拍攝效果。在這種情況下,輕薄手機自然會逐漸失去市場,被注重綜合性能的手機所取代。

電池技術迎來突破,輕薄再成手機行業潮流

出人意料的是,2024年以來,輕薄手機再一次成爲了行業的風口。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發佈研報稱,iPhone 17 Air最薄處僅約5.5毫米,這一數字接近11英寸iPad Pro 5.3毫米的厚度。

無獨有偶,外媒也爆料稱,三星即將推出的Galaxy S25 Slim的厚度僅爲6毫米左右,視覺效果十分優秀。該機屏幕尺寸預計爲6.66英寸,相比S25標準版要大不少。

智能手機行業再次掀起輕薄化潮流,一方面是因爲,消費者對於手機的新鮮感和便攜性需求不斷增加,輕薄手機能夠滿足消費者對於隨時隨地輕鬆攜帶和使用手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爲手機的底層配置有了全新的突破,其中電池技術的進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着硅碳電池技術逐漸成熟,智能手機的電池容量得到了飛速攀升。以一加Ace 3 Pro爲例,其搭載的冰川電池容量高達6100mAh,對比容量差不多的6000mAh常規電池,體積縮小近20%,重量減輕13.4%。這意味着相同甚至更小的機身空間內,可以容納更大容量的電池,爲手機的輕薄化提供了可能。

PChome統計的數據顯示,2024年,有32%的直板機都配備了超6000mAh電池,56%直板機的電池容量都在5000mAh-6000mAh之間,將近一半的直板機都支持超百瓦快充。在大容量電池的加持下,輕薄手機的續航能力顯著提升,厚度較薄的情況下,也能滿足用戶日常的使用需求。

除了硅碳電池技術,其他電池技術也在不斷髮展和創新。例如,三星公司獲得的單電芯摺疊電池專利,能夠讓摺疊屏手機在保持輕薄機身的同時,擁有更長的續航時間。這些電池技術的突破,使得智能手機在追求輕薄的同時,也能帶來長久的續航表現,爲輕薄手機再次“翻紅”提供了堅強的支撐。

正因此,摺疊屏手機也開始主打輕薄。OPPO Find系列產品負責人周意保透露,OPPO Find N5的展開厚度基本和兩個一元硬幣的厚度相當。目前,一枚一元硬幣的厚度大約爲2毫米。也就是說,OPPO Find N5的展開厚度約爲4毫米左右。

可以說,2024年以來,輕薄手機重新擡頭,成爲市場的主流並非偶然,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爲智能手機底層技術飛速進步,在保證體驗不退坡的基礎上,爲手機輕薄化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極致輕薄不是正解,找到恰當的平衡點纔是關鍵

儘管消費者對輕薄手機有一定追求,但廠商也不能矯枉過正,一味追求極致輕薄,而忽視了性能、拍照等方面的體驗。

在性能方面,極致輕薄的手機可能會因爲內部空間有限,無法容納高性能的處理器、面積更大的散熱模塊等,從而影響手機的運行速度、穩定性和散熱表現。在拍照方面,爲了實現輕薄化,手機廠商可能會採用較小尺寸的鏡頭模組和傳感器,或者減少光學變焦倍數等,從而導致拍攝出的照片和視頻質量下降。

以即將發佈的iPhone 17 Air爲例,有消息稱,爲了追求極致輕薄,其在拍照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妥協,僅配備4800萬像素的單攝和2400萬像素的自拍鏡頭,缺少Pro系列的超廣角與長焦鏡頭。對於一些對拍照有較高要求的消費者來說,這可能會降低其購買意願。

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用戶對智能手機最關注的因素中,存儲空間、性能、價格、續航佔比分別爲38.8%、37.6%、32%以及30.3%,鮮有用戶關注手機的輕薄度。這表明消費者對於手機的綜合性能有着較高的要求,手機廠商需要在追求輕薄的同時,注重提升手機的性能、拍照和續航等方面的表現。

好在,智能手機上游技術仍在不斷進步,輕薄手機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比如,正在研發的固態電池技術,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短的充電時間和更好的安全性,未來有望成爲輕薄手機的主流電池技術,爲其他零部件留出更多的空間。

另一方面,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和影像技術不斷髮展,輕薄手機的拍照效果和用戶體驗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比如,手機廠商可以通過優化拍照算法、增加AI場景識別和夜景模式等功能,讓用戶在使用輕薄手機拍攝時也能獲得高質量的照片和視頻。

榮耀在這方面就做出了重要表率。榮耀全面升級的“大王影像”,藉助行業首個端雲協同AI大模型計算攝影系統AI馭光引擎,可以使手機影像的全場景畫質顯著提升。

總而言之,在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進程中,輕薄手機的發展軌跡充滿了起伏與變革。從曾經的市場主流到因配置短板而被暫時擱置,再到如今憑藉技術突破重歸舞臺中央,輕薄手機的每一步都承載着行業的創新與消費者需求的演變。

十年前,輕薄是智能手機市場的重要追求,但由於配置有限,輕薄手機僅僅曇花一現,就迅速歸於沉寂。近年來,隨着電池技術的重大突破,輕薄手機迎來了復興的契機。硅碳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的成熟,使得電池容量在不增加體積的情況下大幅提升。同時,其他相關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如更高效的散熱材料和技術、更輕薄且性能強勁的屏幕等,這些都爲輕薄手機補齊短板提供了可能。輕薄手機不再是配置孱弱的代名詞,而是在保持便攜性的基礎上,能夠提供接近甚至超越傳統手機的性能體驗,因此再次成爲手機行業的潮流。

然而,在追求輕薄的道路上,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極致輕薄並非手機行業的唯一發展方向。雖然消費者對輕薄手機有明顯的偏好,但他們同樣重視手機的性能、拍照、續航等綜合體驗。手機廠商需要在輕薄與其他關鍵性能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要滿足消費者對便攜性的追求,又不能忽視他們對手機整體使用體驗的要求。這需要廠商在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和創新,通過優化內部結構、採用更先進的材料和技術,實現輕薄與性能的和諧統一。

展望未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看好輕薄手機的發展。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電池技術、材料科學等領域有望取得更多突破,爲輕薄手機的發展提供更堅實的技術支撐。消費者對輕薄、高性能手機的需求也將持續推動行業的創新。

在滿足消費者對便攜性追求的同時,通過不斷優化配置和提升綜合性能,輕薄手機將在智能手機市場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將成爲消費者日常使用的得力助手,還將引領智能手機行業朝着更加輕薄、高效、智能的方向發展,爲我們帶來更加便捷、美好的移動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