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車速快兩成 這些堵點暢通多了

今年3月,爲緩解城市道路交通運行壓力,北京交管部門啓動交通優化治理“雙十工程”,逐一解決20處重點難點交通問題。昨日上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交管局獲悉,截至目前,復興門橋、朝陽站、人民醫院等14處“雙十點位”已基本治理完畢,14處已改造完成點位及周邊道路高峰時段機動車流量同比提升21.7%。

進展

14處交通問題點位完成改造

所謂交通優化治理“雙十工程”,就是聚焦10處重點區域和10處學校、醫院、景點、商圈等重點點位,統籌“人、車、路、管理、民意”多維因素,研究明確各類優化改造治理措施328項,逐一解決20處重點難點交通問題。

截至目前,復興門橋、朝陽站、人民醫院等14處“雙十點位”已基本治理完畢,其餘6處點位在穩步推進中都取得了不同程度進展,同步對鼓樓等新興熱點地區及時跟進優化調整工作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周邊交通環境明顯改善。

據統計,14處已改造完成點位及周邊道路高峰時段機動車流量同比提升21.7%,平均車速同比提升19.6%,“122”事故、擁堵報警分別下降57.1%、62.3%。

北京市交管局秩序處處長張磊告訴北青報記者,“雙十工程”中涉及的重點區域多爲環路立交橋區和市區主要路口,交管部門在此次優化治理工作中,更多采取科學調整渠化佈局,最大限度提升路網資源利用率的方法,同步完善交通引導系統,增設加速車道,減少交通衝突點,暢通交通流線,來增強道路整體通行能力。

下一步,北京交管局將在推進落實剩餘6處點位改造治理的同時,着力從“點、線、面”三個維度,持續推動交通精細化治理。

思路

交管部門:“一地一策”分門別類緩解擁堵

“雙十工程”交通優化改造提升中,優化調整環路橋區節點方面,交管部門按照“先出後入”的優化思路,科學調整環路出入口設置,拓寬改造瓶頸節點,優化調整信號控制,達到減少車輛交織衝突,暢通交通流線的目的,增強城市環路“主動脈”整體通行能力。

優化改造高速公路主站區和出入口交通流線方面,交管部門針對羣衆反映強烈的主站區、出入口,科學實施道路工程改造,局部增加車道數量,緩解主輔路進出口車流交織相互影響的問題,同時協調產權單位拆除已停用設施,增加車輛通行空間,合理優化收費站交通流線。

優化出行密集地區交通組織方面,交管部門將採取調整車輛進出流線、完善交通設施等措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確保通行順暢。

優化提升場站樞紐交通運行效率方面,交管部門主要以優化公交線網站點,打通周邊斷頭路,並結合路網結構和車流量變化情況,實時調整交通組織、完善交通引導系統,提升區域道路通行能力和周邊出行體驗。

此外,交管部門針對學校、醫院、景區、商圈不同交通運行特點,組織行業主管部門和屬地政府,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因情施策,科學實施優化改造,切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重點對十處“學醫景商”開展交通精細化綜合治理工作。

探訪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內部停車場騰給患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日均就診患者1.2萬人次、就診車輛約1400輛次。此前,因停車資源不足,高峰時段就診車輛排隊時間較長,加劇了醫院周邊交通擁堵。

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如今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東門臨二環輔路處設立隔離欄杆,東門外向南190米處設立臨時落客區,不斷有車輛駛來,即停即走,並有專人現場疏導。

據醫院保安武師傅介紹,欄杆設置已有三個月左右,他說,“以前東門就是人等車、車等人,現在欄杆擋上之後,再加上臨時停車區,堵車情況有所改善。”

同時,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醫院北門西直門外南路爲機動車設立就診排隊車道,入院車輛可以通過就診車道排隊有序進入醫院。醫院北門外執勤人員向北青報記者介紹,就診排隊車道設立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機動車排隊進入醫院停車導致的交通無序問題。

“其實現在最方便的,就是我們能把車停在醫院裡了。”患者龍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以前在醫院南邊有一個停車場,但僅允許醫院內部人員使用。每次帶家人來看病,不是在門前讓家人下車,自己把車停到遠處,就是在附近亂停,被拍下記錄違章並罰款。

“來醫院看病的,沒有不着急的,亂停車或者長時間駕車往復尋找車位,都無疑會增加附近道路交通擁堵。”北京市交管局秩序處優化科科長李磊說,“在有限的空間裡,爲患者提供車位,方便就醫,是我們優化時首先考慮的部分。”

交管部門會同西城區政府,協調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側300米處西直門凱德MALL商場提供500個車位供醫院職工使用,將院內270個車位全部供就診車輛停放,緩解停車供需矛盾。

另外,交管部門方便患者儘快抵達醫院,還在西直門橋南側二環主路出口,施劃導流線和車道實線,同步將輔路最右側直行帶右轉車道調整爲右轉專用車道,實現上下游車道匹配。

朝陽站地區

設北京首例編號信號燈

北青報記者來到朝陽站地區,看到以前朝陽站東路南段的斷頭路已經被打通,與姚家園路聯通,乘客可從姚家園路右轉駛入朝陽站東路,前往朝陽站東廣場,也有不少車輛在駛出停車場後選擇從這裡通行。另外,各廣場落客點均有交通引導員及時疏散車輛。

同時,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通往朝陽站南廣場的華文東路路口處,車道的紅綠燈依照主路直行、主路右轉、輔路直行等進行1、2、3、4四組編號,司機一經駛過,能夠準確依照編號信號燈進行通行。

“以前朝陽站東邊是條斷頭路,走過去了,還要掉頭,又回到西側道路。堵車最嚴重時,車還沒過去,另一個方向又變燈了,西邊的十字路口四個方向的車全擠在這裡。”住在朝陽站附近的居民孔女士說,另外,在華文東路路口,過來的車有直行、有右轉,在沒有編號前,主路右轉和輔路直行的車輛經常會混在一起,自己回家時爲了避免擁堵只能繞遠路。

“這次斷頭路打通,就是希望給遊客們、接送站司機們增加一條進出站的通行路徑,均衡東西兩側車流量。”李磊介紹,在朝陽站地區改造後,經姚家園路前往朝陽站通行距離減少1.3公里。另一方面,北進口車道配套設置編號信號燈,系北京首例,按照同步調整信號控制方式,分開放行主輔路右轉車輛,避免了主路右轉與輔路直行車輛交織衝突,提升了輔路右轉車道通行效率,儘可能改善了站區周邊交通出行環境。

復興門橋

優化行駛流線

昨日17時許,正值工作日晚高峰時段,復興門橋下車來車往,雖然行駛緩慢,但車輛能夠依據交通標識指引有序通過。北青報記者在復興門橋西北角西二環入口處附近看到,一條隔離帶通道將原本的機動車道一分爲二,隔離帶西側劃有“二環路”與“復興門外大街”的交通標識。兒童醫院輔路方向車流經過東側隔離帶通道進入二環主路,其他輔路車流沿西側隔離帶通道行駛,兩側分道行駛、通行有序。

“這裡的優化,我們主要是考慮到最大限度利用既有道路資源,同時將輔路交通標識完善,打通環路橋區交通節點。”李磊介紹,交管部門開通了復興門橋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四條隔離帶通道,分別增加一條機動車道,實現二環輔路流線正向貫通。

針對二環主路外側右轉車道閒置率高的問題,在地面施劃右彎導向箭頭標線,遠端引導車流靠右行駛,提升道路使用率。

同時,爲了優化流線,減少交織衝突,交管部門完善指路標誌24面、施劃引導標線18處,確保指路信息連續指引、有效銜接,引導去往復興門內大街車輛,提前由復興門橋北駛出二環主路;引導去往前門地鐵路及西便門橋下方向車輛,由復興門橋南出口駛出二環主路。

“除此之外,針對復興門橋下輔路限高3米、公交等大型車輛無法通行的情況,我們也做了調整,優化路徑,引導公交車及限高車輛經西北角隔離帶提前進入主路,方便乘坐公交車的市民。”李磊表示,優化後,橋區南北雙向高峰時段擁堵指數分別下降27.3%、18.6%,平均車速分別提高29.5%、21.7%,高峰小時交通流量同比增加39.7%、28.5%,有效緩解周邊路網壓力,交通運行情況明顯改觀。

天壇公園

開闢非機動車停車場防佔道

天壇公園每天吸引大量國內外遊客參觀遊覽,日均遊覽人數達到4.8萬人。此次優化後,天壇公園南門“御道”附近已不再作爲封閉停車場使用,兩側設置柵欄劃出行人通道。另外,公園東門地鐵站A口北側,還將以前的封閉空間打開,兩側劃定非機動車停車區域,新增設了行人專用通道。

昨日下午3時30分左右,北青報記者在天壇東門地鐵站附近看到,此時大量遊客從天壇東門地鐵站A口出站後,直接向北走,從新設行人專用通道直接前往天壇東門入口。下午4時許,天壇公園南門出口“御道”附近,大批遊客從行人通道出景區。

“以前這裡最大問題就是機動車停車資源不足,非機動車停車缺乏合理規劃,堵住了人行道或者佔用了非機動車道,出現了人車交織混行的情況。”張磊告訴北青報記者,由於上述原因,天壇公園南門機動車停車排隊經常導致道路擁堵。

此次優化後,天壇公園南門杜絕機動車佔用人行步道停車情況,有效消除公園南門人車交織、停車反溢等交通問題。另外,交管部門協調交通等部門還在公園東門設置隔離設施,擠壓機動車佔道違停空間,防範人行橫道被非機動車佔用停放。

重要節假日大人流、大車流聚集,屬地交通支隊針對天壇南門外永定門東街人車交織問題,安排警力在重要節點進行管控,禁止機動車東向西方向行駛,並與南二環路形成順時針方向微循環,緩解區域擁堵。

經數據監測,2024年“五一”天壇公園周邊道路的擁堵指數平均爲1.4,同比去年下降了26.3%。

文/本報記者王浩雄實習生譚天玥管一諾章文俊那琪

統籌/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