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綠能屋頂全民參與方案」背後的官場文化
文/徐珍翔
行政院今天大動作召開記者會,重申「綠能屋頂全民參與行動方案」可以彌補一座半核電廠的缺口,有助當局達成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乍看是能源政策的一場及時雨,不料,一攤開資料,除了文字遊戲之外,更多是官員不落凡塵(或虛應故事)的飄渺想像。
經濟部喊出,屋頂型太陽光電設置容量在2020年要達成300萬千瓦的目標,相當於一座半核電廠、臺中火力電廠六部機組的容量,乍聽頗令人振奮,沒想到細看分項資料卻是一把冷汗。這當中,至少可看出一大一小兩個問題,更遑論背後那長期扼殺臺灣經濟的官場文化。
首先,在簡報資料的推動目標頁面,2020年「社區住宅屋頂」的設置容量累積要達到176.5萬千瓦,佔總目標將近六成,是最大宗,也是重中之重,這點從官方在階段目標最後兩年半押寶「爆發性成長」的想法可見一斑。
有趣的是,針對屋頂型太陽光電,政府在第一年雖繳出漂亮的成績單──達成率125%,但在成果頁面上,一些數字卻被移花接木了,連項目的名稱也變了,這一切,目的恐怕都是爲了增加方案在2020年達標的說服力。
從資料中可以看見,原本的「公有房舍屋頂」欄位被限縮爲「中央公有屋頂」,同樣屬於公有房舍屋頂的「地方政府公有屋頂」實績卻被放進原本社區住宅屋頂的欄位,與非科學園區、非加工出口區、非工業區及未分類屋頂一起併爲「其他屋頂」;最後,用「其他屋頂的實績」除以「社區住宅屋頂的目標」這種古怪公式計算出亮眼的191%達成率。
更令人咋舌的是,根據我們向能源局求證的細部數字,第一年「社區住宅屋頂」不過設置1.739萬千瓦,其實只達成原本目標12萬千瓦的14.49%;至於被拿來指鹿爲馬而達標的「其他屋頂」,實績包括縣市公有屋頂(7.394萬千瓦)、其他工廠屋頂(4.194萬千瓦)及未分類屋頂(9.573萬千瓦)的設置容量。
▲▼「綠能屋頂全民參與行動方案」簡報數據被移花接木美化。(圖/翻攝自經濟部簡報)
這裡的「指鹿爲馬」,不過是官員的文字遊戲,手法雖不光彩,但屋頂型太陽光電畢竟是達標了,在極度寬鬆的道德標準下,或許可當成小問題等閒視之,但要注意的是,這背後其實還隱藏着一個攸關「綠能屋頂全民參與行動方案」成敗的大問題。
「社區住宅屋頂」在2020年佔總目標比重高達六成,第一年實績卻只有1.739萬千瓦,如此一來,面對3年後176.5萬千瓦的超高目標,讓人不禁想問:成長百倍,可能嗎?
這看似分立的一大一小兩問題,實則互爲因果,擺在一起更點出了臺灣官場的沉痾。
我國政府行政僵化被人詬病已久,面對各種報告,業務單位起手式幾乎是「先找類似的東西來抄」,之後再進行各種調整,但對變因的掌握卻往往不到位,導致官方文件前後牛頭不對馬嘴的狀況時有耳聞。事實上,這背後都指向一種戕害臺灣經濟已久的官場文化──虛應故事、揣摩上意。
試想,如果一個國家的官員都在虛應故事、揣摩上意,那絕對是一場災難。實務上,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在虛應故事下產生的先天不良政策,經過一番揣摩上意「自我調整」後,最終變成了後天失調的「四不像」,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不但會陷執政者於不義(假設他們只是因爲昏昧被矇蔽),也讓人民無所適從,甚至,連基層官員自己都怕是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
這也難怪,當經濟部官員私下受訪,被問到社區住宅屋頂如何達到2020年設置容量176.5萬千瓦的目標時,只能勉強擠出「希望大家來努力」這樣虛無飄渺的直白答案。
●作者徐珍翔,現任《ETNEWS新聞雲》財經中心記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