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報告:超六成私募股權基金已計劃ESG投資|ESG關注
出品|本站財經ESG
近日,普華永道發佈《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熱點調研—— ESG投資》調研報告(下稱“報告”),調研整合了約90傢俬募股權基金對ESG投資的看法和整體ESG表現,指出國內ESG投資仍在起步階段,與國際同行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存在ESG管理評價機制待完善、ESG整合積極性低、ESG報告編制率低等問題,需逐步完成ESG能力建設,完善知識和治理框架,與投資人和投資組合共同打造良性ESG投資生態體系。
《報告》顯示,目前66%的受訪機構已開始計劃進行ESG投資,但不同類別的基金ESG投資興起情況不一。其中,美元基金已有82%開始或計劃進行ESG投資,進度領先於人民幣基金和雙幣種基金;專注投資早期及天使階段的機構,ESG投資進程則相對落後。
相較於開展ESG投資的比例,目前進行ESG整合和制定政策框架的機構比例仍較低,ESG整合積極性仍有待提升,管理評價機制亦有待完善。
在政策框架上,《報告》顯示,受訪機構更傾向於參考國際通用的可持續發展指引,但僅有19%的受訪機構已建立或正在建立ESG政策框架,28%的受訪機構在計劃建立,仍有超半數機構沒有計劃建立ESG政策框架。其中,沒有外部強制要求、基金內部沒有相關計劃或缺乏統一標準,是ESG機構未建立政策框架的主要原因。
此外,大多數受訪機構的ESG治理架構仍有待完善。《報告》顯示,受訪機構中,建立ESG治理架構的管理人僅有43%,受訪基金管理人ESG架構的完備程度亦參差不齊:有16%的受訪機構的ESG治理架構仍由公司決策層主導,8%的由風控團隊主導,6%的機構由董事會主導。在確立董事會ESG監管和治理職責的機構中,僅有不足半數的機構在董事會委派專人負責ESG事項或設置了ESG委員會。
《報告》同時指出,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基金管理人內部缺少專業人員、投資組合數據收集困難和考慮ESG風險可能會降低財務彙報等,儘管超九成受訪機構認爲ESG整合對基金品牌價值和投資風險管控等有正面影響,但目前機構在ESG整合上的積極性仍有待提升。《報告》顯示,受訪機構中開展ESG整合的機構僅有20%,仍有29%的機構正在計劃,超半數機構暫無計劃進行ESG整合,61%的人民幣基金沒有ESG整合計劃。
除了完善機構ESG管理批評機制,提升ESG整合能力,《報告》還指出,應形成“以編制促管治”的ESG工作理念,在ESG報告的編制流程中梳理ESG風險機遇,優化可持續發展管理。
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內外的頭部基金認識到ESG報告的價值和意義,開始常規性地披露年度ESG報告,但本次調研中,仍有超過半數的受訪機構暫無ESG報告的計劃。已啓動ESG報告計劃的37%的機構,也有多數是由機構內部人員兼職負責。此外,進行ESG報告的機構中,有超半數需要用超過30天的時間來完成報告準備。
《報告》觀察到,基金管理人在準備ESG報告中,可能因內部缺少ESG專業人才、缺少統一標準、投資組合配合程度低、沒有充足的人手承擔相應的工作等遇到困難。這一方面需要基金管理人在完善自身ESG治理框架的基礎上加強與被投企業的溝通和宣貫,使ESG數據報送成爲常態化,另一方面也需要行業協會發揮紐帶和引領作用,提升投資全生命週期的ESG整合能力。
此外,圍繞氣候管理層面,《報告》還指出,在愈發緊迫的碳管理要求下,國內私募股權基金正努力建設碳管理體系,通過完成碳盤查、設立減碳目標、加入科學碳目標倡議等方式提升碳管理能力,部分機構也計劃以數據收集平臺或數據化核工具收集碳足跡數據。
《報告》提到,由於基金管理人在運營活動中的碳排放源相對簡單、碳排放量相對較少,可先從基金管理人層面開展碳排查,在機構整體碳管理水平提升後,逐步將“碳”納入投後盡責管理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