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額度小幅擴容,限購產品補“庫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葉麥穗 廣州報道新一輪QDII投資額度獲批,限購產品迎來“及時雨”。

5月3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更新了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截至5月底,累計批准額度近1678億美元,其中證券類爲921.7億美元,相比於4月末的1655.19億美元和905.5億美元,均有所增加。而具體到證券類額度方面,32家基金公司的額度在5月份有新變化,比如博時基金、廣發基金、易方達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的額度都有小幅增加。由於境外市場這幾年的賺錢效應較強,投資人佈局意願增強,QDII額度擴容,可解投資人之渴。

證券類QDII額度增加最多

5月最後一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更新了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截至5月底,累計批准額度近1678億美元,相比於4月底的1655.19億美元小幅增長。

從金融機構的分類來看,銀行類機構共有41家,累計獲批額度爲275.8億美元;證券類機構共有77家,累計獲批額度爲921.7億美元;保險類機構共有49家,累計獲批額度爲390.23億美元;信託類機構共有25家,累計獲批額度爲90.16億美元。

相比4月末的額度, 銀行類機構新獲批5.5億美元,證券類機構新獲批16.2億美元,保險公司新批1億美元,信託機構則暫沒有新額度獲批。

具體到單個機構來看,5月9日,中國銀行(中銀理財)、匯豐銀行、招商銀行(招銀理財)、恆生銀行、渣打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光大理財)、星展銀行、貝萊德建信理財、高盛工銀理財分別新獲批了0.5億美元的額度。累計獲批額度分別爲31.4億美元、47.8億美元、24.7億美元、3億美元、28.5億美元、2.5億美元、11.25億美元、1.7億美元、1.4億美元。此外,匯華理財和法巴理財第一次獲批QDII額度,各家均爲0.5億美元。

證券類機構是這波QDII額度擴容的“大贏家”,合計達到了16.2億美元。 有32家基金公司獲批新的QDII額度,其中易方達、華夏、廣發、嘉實、銀華、工銀瑞信、華安等21家基金公司各新增了0.5億美元額度,南方基金新增0.4億美元額度,建信、浦銀安盛、申萬菱信、永贏等4家基金公司新增0.2億美元額度,招商、國投瑞銀等6家公募新增了0.1億美元額度。 西部利得基金也是第一次獲批QDII額度,爲0.5億美元。

保險類機構中, 僅有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 國華人壽保險兩家各新增了0.5億美元的QDII額度。

整體來看,雖然本次QDII額度的增加屬於“普降甘霖”,但是增加規模都不大。

超一半QDII處於限購狀態

境外市場近兩年的賺錢效應明顯,QDII從剛開始的門可羅雀,一下子變成了“香餑餑”,納入統計的近200只QDII基金今年的平均漲幅爲4.3%,8只基金的漲幅超過20%(A/C分開計算)。

這也讓QDII基金變得“一基難求”,超過5成QDII都被限購或大額限購。如,5月31日,宏利印度股票QDII公告,將從6月3日起暫停大額申購,申購上限爲2000元。該基金成立以來份額穩步攀升,從2019年6月末的1600萬份一路增至今年一季度末的7.14億份;同日,富國亞洲收益債券(QDII)也公告單日限購上限由20萬元調降至1萬元。

景順長城納斯達克科技ETF聯接(QDII)5月30日公告稱,決定自2024年5月30日起,單日每個基金賬戶累計的申請金額在本基金人民幣份額中任意一類基金份額上應小於或等於500元,美元份額應小於或等於50美元。

5月20日,匯添富基金曾公告稱,自2024年05月21日起,匯添富美元債債券(QDII)人民幣調整大額申購、大額定期定額投資業務限制金額,單日單個基金賬戶單筆或多筆累計申購、定期定額投資的金額不應超過50000元,匯添富美元債債券(QDII)美元現匯單日單個基金賬戶單筆或多筆累計申購、定期定額投資的金額不應超過7000美元。

5月7日,國泰基金旗下標普500ETF、國泰標普500ETF發起聯接(QDII)暫停申購等業務。同日,長信全球債券(QDII)宣佈,暫停人民幣份額100萬元以上、美元份額15萬美元以上的大額申購業務。在此之前,華夏納斯達克100ETF、南方原油(QDII—FOF—LOF)、廣發道瓊斯石油指數(QDII—LOF)、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QDII—LOF)等海外基金也先後公告限購。

對於QDII基金而言,限購主要原因是外匯額度的限制,一旦資金涌入,額度逼近上限,基金公司就不得不按下“暫停鍵”。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告訴記者,QDII限購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短期大額資金涌入會造成基金規模增速過快,不僅直接攤薄原持有人的收益,還會導致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與規模不匹配,策略有效性降低影響業績表現;二是產品申購火爆導致基金管理人外匯額度緊張。因此,基金管理人實施大額限購,可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也有利於保障基金平穩運行,創造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

QDII額度告急還體現在ETF的高溢價上,今年年初由於美股和日股迭創新高,掛鉤這兩個市場的QDII-ETF,一度溢價超過40%,基金公司多次發佈風險提示,甚至臨時停牌。

截至6月3日,仍有86只QDII溢價。值得一提的是,隨着港股近期回暖,掛鉤香港市場的QDII也出現了溢價,如香港消費EETF、香港50科技ETF、港股通醫藥ETF等。

姚旭升認爲雖然近幾年QDII基金整體表現強勢,但歷史經驗證明,任何市場都是機遇和風險並存,特別是ETF的高溢價無法長期持續,這種流動性溢價風險並不可控。投資者對高溢價QDII產品應持謹慎態度,高溢價投資可能會出現溢價回落和基礎資產下跌導致的雙重風險,投資者需要充分了解產品特性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儘量規避高溢價品種,避免遭受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