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池報廢流向電動自行車,質量無人管,每年2000起火災
記者 | 牛耕
編輯 | 趙豔秋
7月18日,杭州玉皇山莊附近,一輛電動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起火。車上的父女二人被嚴重燒傷,據媒體報道,燒傷面積均達到90%以上。
儘管事故原因還未查明,但電動自行車起火已經屢見不鮮。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公佈的數據,全國每年約發生2000起電動車火災,火災的源頭大都指向鋰電池,出事鋰電池的來源大都並不安全。
AI財經社從行業獲悉,目前生產企業可以自己去市場上收購拆解的電池,用到產品上,但缺乏對電池質量的檢測。以電動自行車爲例,“這是非常亂的市場,裡面用的梯次利用電池,說實話就沒什麼品質好的。”動力電池資深人士羅進說。這正是中國電動自行車起火不斷的原因之一。
這與另一則新聞聯繫起來。7月7日,發改委等發佈的《關於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推動廢舊電池循環利用行動:既包括由工信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門牽頭組織,也包括培育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骨幹企業。
事實上,全國相當多的電動自行車電池,正來源於廢舊動力電池。“汽車動力電池退役後,只要有梯次利用價值的,他都會想辦法去拆”,羅進告訴AI財經社。所謂梯次利用,指的是將汽車退役的動力電池用在其他用途,如路燈、兩輪電動車、低速車。
如何正確引導這些退役動力電池進入回收體系,成爲中國電動汽車發展必然要解決的問題。
電池退役潮今年開始
業內人士告訴AI財經社,爲了達到“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承諾,中國製定了非常有前瞻性的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車銷售佔到新車的20%。這意味着動力電池的裝機量也將擴大。公開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從16GWh增長到63.6GWh。
但動力電池的退役問題,成爲懸在新能源車發展頭上的一柄利劍。天能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天任表示:“動力電池一般使用年限在5-8年,有效壽命在4-6年。”根據相關報告,2021年起中國將迎來第一波動力電池退役的高峰期。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累計退役的動力電池已經達到20萬噸。到2025年,這一數字有望增加到35萬噸。
“現在報廢的電動汽車總量還很少,所以問題沒有爆發出來。再過幾年,如果大衆和特斯拉一年賣幾百萬輛,電池要報廢,還按現在的方式去處理,環境是要完蛋的。”羅進告訴AI財經社,他認爲:動力電池回收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成爲制約新能源車發展的天花板。
目前,動力電池退役有兩大去向:梯次利用和回收。後者指的是將動力電池拆解,主要回收裡面的貴金屬。
根據公開資料,動力電池電容量衰減如果在20%以內,可以繼續用於汽車;衰減在20%-40%以內,可以梯次利用;40%以上則需要進行回收。
但必須強調的是,動力電池在汽車上服役多年後,不只是電池容量衰減,也存在其他老化問題。將其用於梯次利用是有風險的。今年6月,國家能源局就公佈《徵求意見稿》,要求新建的大型儲能項目不得使用梯次利用電池。
正規軍打不過小商販
中國的動力電池回收並不缺乏正規軍,有寧德時代旗下邦普、格林美、豪鵬科技、華友鈷業、中偉股份、贛鋒鋰業等。但諷刺的是,這些正規軍回收動力電池時搶不過小商販,原因正出在“梯次利用”上。
“我對梯次利用一直是有很大意見的。”某動力電池龍頭的相關人士張儀表示,邦普、格林美這些企業是從再生利用角度去收電池,用來提取金屬,收購價格自然比不上“梯次利用”將退役電池作爲電池產品出售。“市場上根本搶不到電池,放棄了。”
據媒體調查,小商販對廢舊動力電池能開到每噸8000-10000元的高價。相比之下,爲了提取鈷和鎳的回收報價要低不少。因此有超過八成動力電池都流入了正規軍以外的渠道。這些梯次利用電池再用於產品時,往往缺乏像新能源汽車一樣嚴格的性能檢測和認證。“安全性有非常大的隱患”,張儀說。
目前,小商販回收廢舊動力電池,用於各種渠道幾乎沒有任何阻力。據AI財經社查詢,僅在閒魚上就隨處可見回收廣告,從汽車底盤上拆下來的動力電池能堆滿整個倉庫。另一方面,自己買電池來改造電動自行車的門店也屢現新聞上。
圖片來源於鹹魚
而電池流向電動自行車、低速車之後,流向完全不可控,“分散場景的電池幾乎都收不回來”。這是張儀不同意梯次利用的原因。
“在動力電池回收上,自由市場競爭不是最佳模式。必須有政策引導。”張儀說。舉例來說,歐盟計劃將電池最低迴收配額寫入法律條款:從2030年開始,來自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的鈷必須不低於12%,鋰和鎳分別不低於4%,並將繼續提高。這實際上是在強制動力電池企業參與電池回收。另一方面,則需要主動堵住梯次利用的口子,將電池流向納入更強的管理。
另一方面,回收還能解決貴金屬短缺問題。“報廢電池就是一座座礦山。”張儀稱,三元鋰電池的鈷是貴金屬,來自非洲;鋰雖然中國能產,但電池級的多來自澳洲和南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就建議,中國應把鋰、鎳、鈷等作爲戰略資源,重視勘察、評價、開採和回收利用等。
至少在目前,中國的動力電池回收企業還無力解決電池退役潮。羅進稱,預計兩三年內問題就會集中爆發。但張儀表示,像邦普、格林美這樣的企業,目前是有能力處理如此多的電池的,只要政策能引導電池流向他們,他認爲退役潮引發的問題就不會集中出現。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