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無責任 不豪華,寶馬成爲可持續發展“三好學生”
優秀的企業公民不應僅僅關注於商業成功,還應追求爲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文 /《汽車人》吳毓
這個4月,寶馬連續幹了幾件看似不拉銷量、不賺流量的事兒。
4月初,寶馬牽手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啓動“寶馬中國文化之旅——大運河文化保護教育公益項目”,宣佈寶馬要長期助力大運河遺產的文化保護、推廣與教育。
僅隔一週,寶馬又宣佈連續第三年捐贈中國綠化基金會,支持保護遼寧省遼河口生物多樣性保護;並持續向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寶馬愛心基金捐資,未來三年捐贈額將達到3000萬元。
粗略匡算,大運河保護、遼河口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寶馬愛心基金的捐資,每一項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與海量的資源投入。在近幾年汽車行業電動化轉型的激烈競爭“卷”到飛的當下,寶馬這些與自身的研發、生產甚至渠道、銷售並無直接關聯,甚至連熱熱鬧鬧的宣佈活動都未曾見到,寶馬這是忙活啥?
但也正是在這些看似“捨本而逐末”的事件中,可以窺見一家百年企業的長遠眼光與優秀品質。
今年是寶馬進入中國30週年,寶馬融入中國社會的努力,是腳踏實地落到實處;將人本與責任置於最優先的位置,寶馬從來不是“說說而已”,寶馬展示了令人尊敬的“實誠”。
寶馬集團在中國早已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爲核心戰略。衆所周知,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框架以及研究、應用領域,可持續發展有一個普適的3P框架,集中概括了可持續發展思想與實踐的精髓與追求:經濟繁榮(Prosperity),人(People),星球(Planet)。可持續發展思想就是摒棄了之前只追求發展或盈利,而不注重保護與社會、人、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的單一思維,追求“既要經濟繁榮、又要保護環境、又要關注人”的多維追求。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中,盈利與關注人及環境不是對立的,而是協調統一均衡的。
寶馬集團董事長 齊普策
在2023年的慕尼黑車展前夜,寶馬集團的掌門人,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先生說的話言簡意賅,道出了寶馬不一樣的價值觀,也是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精髓:“寶馬的長期願景是實現商業成功、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保護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
事實證明,寶馬在這三個“P”的表現,可謂是行業裡真正“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
先來看看寶馬的主營業務。
今年3月份寶馬集團財報披露,在競爭激烈且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寶馬集團依然如期實現了2023財年的業務目標,在作爲電動化風向標的中國市場,寶馬集團2023年交付約10萬輛BMW純電動車,已連續第三年保持豪華汽車銷量第一。
寶馬集團一再強調其電動化路線及目標保持不變:齊普策先生在寶馬集團財報年會上強調,2030年前,電動車銷量將佔據寶馬集團銷量的50%。而在對未來出行的思考上,寶馬在2023年慕尼黑車展首發了新世代概念車;今年的財報年會上,寶馬又帶來了新世代X概念車,展示了其在電動化、數字化和循環永續等核心領域的創新能力,從產品與技術角度詮釋着寶馬的價值觀,其前瞻性與創造力更讓人驚歎,將再次創造並引領未來出行。
“無責任,不豪華”,寶馬商責共創
威廉·麥克阿斯基爾在《我們欠未來什麼》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確保子孫後代能夠生存和繁榮是我們的責任。而積極影響長期未來的觀點,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關鍵美德。
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年的寶馬堅信,做企業、樹品牌,首先要融入當地社會。那不僅是成爲社會的一部分,更是要創造價值、促進發展。
寶馬在中國建設精益綠色與數字化的工廠,導入全球同步的產品,培養跨文化溝通與合作能力的員工;踐行優秀企業公民的承諾,全面深化本土化戰略,見證並參與了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
無論“BMW兒童交通安全訓練營”、“BMW中國文化之旅”,還是“BMW美麗家園行動”、“BMW童悅之家”,都不是短期行爲,更不是一次性投入,體現了寶馬在華長期發展的承諾。
寶馬愛心基金迄今已成立16年,累計捐贈近1.8億元;“BMW中國文化之旅”項目走過18年,探訪近40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對保護及研究課題進行資助;“BMW兒童交通安全訓練營”已有20年曆史,逾億人次的兒童及家長因此受益;在全國捐建114所“BMW童悅之家”學校,已有15萬欠發達地區兒童因此受益……
此次助力大運河保護與推廣,寶馬將資助大運河沿線的非遺傳承人,進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學習;由非遺傳承人與清美老師共同設計開發的非遺文創產品,將通過寶馬的銷售渠道銷售,觸達超千萬用戶,賦能從“授魚”到“授漁”。寶馬的企業社會責任不是那種“一捐了之”,而是成爲解決社會問題的一部分,每次項目出手總是具有前瞻性、引領性。
2007年,寶馬發起“寶馬中國文化之旅”,成爲國內第一個專事非遺保護的公益項目;18年之後,寶馬中國文化之旅-大運河保護項目,又再次成爲國內汽車行業第一個專事大運河文化保護與推廣的公益項目。
生物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共建美麗家園
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博士表示:“一個卓越的企業,絕不僅僅是銷售與利潤至上。寶馬可持續發展戰略賦予‘商業成功’更多維的含義:我們的目標是實現經濟繁榮、人與環境的均衡發展。寶馬在中國長期關注文化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爲解決社會問題的一部分。‘人文爲本’意味着,寶馬珍視這個家園的文化,珍視家園的生態。”
當前,人類正面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環境污染三重危機。生物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目標與手段。寶馬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而且再次提前行動:寶馬中國2021年就已經啓動“BMW美麗家園行動”項目,專注國家公園建設及生物多樣性教育的推廣。今年,寶馬中國連續第三年與中國綠化基金會達成合作,連續第三年資助保護遼河口大美溼地。該項目將持續聚焦溼地類型國家公園的水體保護,資助丹頂鶴野化棲息研究,並資助生物多樣性公衆展覽、科普教育,以提升公衆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
寶馬已經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堅持可持續發展,不能僅僅依靠能源轉型,更要強調人與環境、社會的和諧發展與互動。
寶馬集團是德國首個加入“1.5度溫控目標”的汽車製造商。寶馬瀋陽生產基地自2019年起就已實現100%可再生能源電力供電生產;通過中水處理設施,一年可以節約超過15萬立方米的生產用水。
寶馬還影響和帶動供應鏈中所有的供應商,一起使用綠色能源。
戴鶴軒博士說,這家已經走過百年的企業,始終堅持長期主義,做任何事情都會考慮比較長遠的影響。“家在中國”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我們一定要在這個地方紮根,要融入到這個社會當中,想辦法給左鄰右舍做點好事。
可持續發展思維:寶馬的戰略定力
今天,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從充分競爭轉向了過度競爭,大多數汽車品牌被迫進入了價格-銷量-產能的負向循環——爲保產能,以價換量。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價沒有守住,量沒有得到;隨之而來的一個附帶傷害則是,品牌價值大幅縮水。
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但也是實實在在的市場壓力。在這樣的壓力下,資源開始轉移。有的企業跟着現有的市場邏輯調整策略,試圖苟且因循扛過谷底,靜待上行週期的到來;還有的企業嘗試改進流程、優化生產力、差異化產品,努力在有限的資源供給下,做到比競爭對手更好一些。
進入中國市場30年的寶馬,看得更遠一些:以價換量的做法,絕非可以持續的方式。當大家都在卷銷量、卷產品的時候,寶馬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的思維與戰略謀求長期主義的成功,強調“商業成功、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願景 評估和藍圖》一書中,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寫道:中國消費者認爲,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生產安全、優質的產品。在中國運營的企業,需要有緊迫感和不斷積累的創造力。
你可以跟着別人的路徑與節奏,因爲別人已經在做了;你也可以選擇打破慣性,跳出既有的循環。這當然要面對新的變化與挑戰,但也惟此才能成爲真正的強者。
寶馬選擇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示更鮮明的態度與價值觀;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重新定義商業的成功。因爲,藍天白雲是它的本色,責任爲先是它的底色。【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