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骨」再利用 北榮研發海綿骨造福骨癌患者
北榮骨骼肌肉腫瘤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陳威明(左)與北榮骨科部關節重建科主任陳正豐(右)展示「第一代海綿骨碎片」。(陳瑄喻攝)
臺北榮總利用關節置換所剩下的骨頭改制成「第一代海綿骨碎片」,供骨癌患者使用。(圖/臺北榮總提供)
「棄骨」再利用,北榮研發海綿骨造福骨癌患者。不少患者進行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會留下部分碎骨,臺北榮總在病患同意下,將剩下的碎骨改制成「第一代海綿骨碎片」,供骨癌或骨肉癌患者填充遭癌細胞破壞的骨頭,不僅感染風險低,還可利用珍貴的骨頭組織,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北榮骨骼肌肉腫瘤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陳威明表示,骨癌患者的骨頭往往易受到癌細胞侵襲、破壞,導致失去支撐的功能,過去爲了提供病患異體移植骨頭,只要經病患同意,評估適合性後,將剩餘的骨碎片冰存供骨癌患者使用。
但這些骨碎片上沾有血水和油脂,醫師在移植手術時,必須花許多時間清潔骨頭,不僅拉長手術時間,也會增加病人感染風險,一份骨碎片還只能提供給一位病人使用,剩下部分需銷燬,造成骨頭組織浪費,十分可惜。
爲了提供更安全的高品質異體移植骨頭,近年北榮積極投入骨組織開發製程,研發出5至10mm大小的第一代海綿骨碎片,分成2.5cc、5cc、10cc、20cc及30cc等五種規格方便手術醫師選擇符合病人需求的規格,術中解凍後打開包裝就可以立即使用,縮短手術時間,也避免術中感染風險。
海綿骨碎片可用於填充骨腫瘤患者產生的骨頭空洞、骨頭流失、創傷骨頭缺損、粉碎性骨折等,陳威明說,海綿骨就像是房子的鷹架,填充進去後,細胞會增生,變成患者本身自己的骨頭,讓身體恢復正常。
陳威明說,美國早已有這項技術,但如果從美國進口、費用較高,而北榮已經以第一代海綿骨碎片治療160多位患者,沒有出現併發症且都恢復得不錯,這項醫材須自費約2800元至1萬4千元左右。
臺北榮總院長張德明表示,異體骨頭的捐贈跟移植是一個延續愛的生命,骨組織研發團隊的目標就是讓這份功德更加珍貴,能發揮最大的功效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