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載立潮頭:時代之問的青島迴響 關鍵一招的山海鉅變

山高萬仞,應有先行者;水深千尺,需當探路人。

新中國成立75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青島始終走在現代化道路的前列,勇當排頭。歷經四十餘年的歲月洗禮,這個中國東部沿海的小漁村正在蛻變爲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

經濟總量大幅增長——從1949年的生產總值不足3億元增至2023年15760.3億元;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三次產業結構比例從1949年的41.5:38.3:20.2調整爲2023年的3.1:33.4:63.5,新興戰略性產業加速佈局,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面提速;

對外開放持續擴容——進出口總值從1988年的2.8億美元增長445倍,2023年達1246.4億美元;進出口實績外貿企業2.5萬家,貿易伙伴擴大到2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科創能力顯著提升——從僅有個位數的科研機構到千餘個創新平臺賦能,從不足百人的科研羣體到如今“兩院”院士領銜的完備人才體系,青島穩居國家創新型城市“第一梯隊”……

時間是最客觀的見證者,也是最偉大的書寫者。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青島高舉創新之旗、敢爲改革之舉、堅持開放之道,先後推出2075項改革創新舉措,有110餘項改革創新做法獲得中央和省裡肯定認可。

眼下,一往無前的改革開放大潮,仍在潮涌澎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擘畫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的宏偉藍圖,這意味着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亟待從體制機制上破解高質量發展的掣肘與制約。

於變局中開新局,帶着與生俱來的改革基因和開放視野,青島將繼續以敢爲人先的實幹精神,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勇立潮頭、斬浪搏擊。

01

牽好“牛鼻子”,進一步釋放整體活力

“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囑託,也是山東扛牢“走在前、挑大樑”的使命擔當。作爲山東發展的“龍頭”,青島更是堅定扛牢“打頭陣、當先鋒”的責任擔當。

如何扣住“進一步”這個關鍵題眼?

9月,《學習時報》刊發了青島市委書記曾贊榮的署名文章《深刻領會把握“五個注重”答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答卷》。文中,曾贊榮將“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列爲“五個注重”之首,並把“深入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列爲經濟體制改革的首項任務。顯然,國資國企改革已成爲當下青島深化改革的“一號工程”。

從1987年青島在工業企業中推行企業承包經營制,到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進程提速,再到青島開展第二批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點,國有經濟一直爲推動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着堅強支撐。

上一輪地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期間,青島三年考覈均獲評國務院國資委最高等級A級,區域性國資綜合改革95項重點改革任務全面完成;

2023年,青島接續啓動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今年2月,《青島市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正式印發,改革目標擲地有聲:到2025年,在增強國企服務國家、省重大戰略和全市發展戰略的功能作用,推動國企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上取得“三個明顯成效”。

與此同時,青島也在全力推動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56789”這組數據說明,民營經濟已成爲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當下,新質生產力更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高頻詞,民營企業作爲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大有作爲。

圖片來源:青島西海岸新區國際招商

開展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大專項行動,實施民營領軍標杆企業打造工程,設立“青島企業家日”,構建常態長效“政企溝通”機制……一系列舉措助推民營經濟蓬勃發展。2021年,青島入選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首批創建城市;截至2023年末,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210.1萬戶,佔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的98.4%。

在優化營商環境上,青島同樣不遺餘力。近年來,青島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方案持續升級,先後推出智慧審批、信用監管等198條創新舉措。隨着“無證明城市”建設擴面提質、“數字青島2.0工程”啓動實施,青島正不斷強化近悅遠來的軟實力。

02

因地制宜,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新時代的硬道理;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在制約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制度方面進行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變革與突破。

何以因地制宜?

“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要大力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爲青島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

2022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錨定“強龍頭”定位目標,青島擔當實幹、聚力攻堅,推動城市發展的質量結構蝶變升級。

產業更新——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圍繞這一核心命題,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先進製造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措施相繼出臺,推動青島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重點產業鏈加速壯大,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發展模式更新——數字化轉型本就是集約發展的應有之義,數字化必然代來產業鏈、供應鏈降碳。藉由“工賦青島”行動,青島已分三批次認定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29家,累計賦能本地企業3000餘家,落地數字化改造項目超630個。

2023年,青島“四新”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35.7%,“四新”經濟投資增長9.4%;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超過2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不到全國水平的40%。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金融賦能的作用不可忽視。自統籌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來,青島已推動落實117項年度重點工作,加快317個省、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其中不少項目的順利推進落地,離不開青島日益豐富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

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綠色債券,搭建“綠色通道”模式、構建項目綠色等級,“貸”動綠色低碳發展可謂青島推動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個縮影。

金融與實體經濟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實體經濟要強起來,金融業就必須強起來,同時作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業本就具備極強的拉動力。

2014年,國家批准設立青島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十年來,金家嶺作爲全國唯一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核心區,搶抓試點機遇,探索創新路徑,致力打造財富管理、創投風投和數字金融三大核心競爭優勢,推動金融項目引進擴面增量、提質增效,實現金融機構數量與業態的“雙進階”‌。2023年,金家嶺金融區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26.44億元,金融業稅收138.16億元;青島金融業增加值達突破千億大關,同比增長6.5%,高於全市GDP增速0.6個百分點。

03

扛牢國之重任,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優化區域開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態多樣的開放高地”“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度釋放了開放的信號: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尤其是在破局全球化困境的當下,中國立足於自身開放實踐,亟待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堅持在大局下謀劃、在大勢中推進、在大事上作爲,青島堅持把推進國家重大戰略作爲抓好改革工作的重要牽引,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發展。

建設上合示範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宣佈、親自部署的重大戰略決策,作爲全國唯一一個面向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經貿合作的國際化平臺,上合示範區無疑是制度創新先行先試的主戰場。截至目前,上合示範區累計推出100項制度創新案例,創新推出88項制度創新成果,上合銀關通、上合貿易指數、信用上合等20餘項改革創新經驗獲得國家有關部委推廣。

開放賦能之下,上合示範區現代貿易中心已集聚貿易主體突破2000家,上合經貿綜合服務平臺入駐企業過萬家,國際能源中心交易額突破千億元。

另一片“試驗田”青島自貿片區,同樣在堅持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不斷爲全市、全省乃至全國“試製度、闖新路”。掛牌成立以來,青島自貿片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探索形成了300餘項具有青島特色的創新舉措,79項獲國家和省級認可、推廣。

此外,依託高能級開放平臺的打造,青島正全國麪塑強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開放思維。

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中國+中亞五國”產業與投資合作論壇……這座城市以最高效的方式搭建高層次對話平臺,將開放真正發揮出打開局面、帶動全局的戰略作用。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一個個改革試點破題推進,一項項改革部署落地生根,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青島要與轉型期的風險賽跑、與解決問題的時間窗口賽跑,用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