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電子》臺灣發展量子科技 鴻海劉揚偉:需屏除「這迷思」
劉揚偉25日出席「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與TAQCIT年會」致詞時表示,臺灣對量子科技有所迷思,認爲因在半導體有製程上的優勢,所以一定會領先。但其實沒這麼簡單,量子計算的核心在於量子疊加與糾纏,不是單憑靠先進半導體制程就能達到的。
劉揚偉提醒,臺灣不能沿用過往心態與思維,來面對量子科技崛起,必須找到明確的發展方向與目標急起直追。他指出,若把半導體想像爲汽車工業、量子想像爲飛機工業,這樣關係就很清楚了。飛機不會取代汽車,但是會做汽車也不代表一定會做飛機。
劉揚偉認爲,未來整個計算體系會是量子與古典混合的計算系統,就像現在的交通系統是由汽車、輪船和飛機組合而成的多樣化體系。半導體科技不會自動延伸到量子科技的道理,如同在路上跑的汽車不會自動變成飛機一樣顯而易懂。
劉揚偉表示,量子電腦的核心在硬體、量子位元晶片爲基礎。臺灣擅長晶片製程、封裝、周邊線材及控制位元,應該先以半導體的先進製程爲基礎,去發展量子電腦高階零組件,從設計、周邊系統等角度切入,而不是心態上把其當成是一種優勢。
同時,臺灣也需要培養軟體方面人才,着力於量子位元的糾錯、程式語言,進而全面掌握量子電腦整體技術。劉揚偉認爲,臺灣在量子科技的發展,除了軟硬體技術持續推進,和國際間的接軌與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既要能「走出去」也要能「引進來」。
劉揚偉希望,政府能以產、官、學的宏觀視角組織專案研究團隊,前往國外研究機構交流、取經,導入相關研究設備、機臺,協助在地研究團隊研發相關應用程式,並持續擴大人才引進的法規彈性。
劉揚偉指出,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自2020年成立以來,目前共有14位成員、共發表19篇論文,也透過舉辦「鴻海科技獎」發掘量子科研人才,截至今年共發出逾900萬元獎學金。
除了發掘人才,鴻海教育基金會也和張慶瑞教授合作,開辦暑期高中量子計算學習營、師培營,迄今已有超過1200位師生參與。今年底將推出量子漫畫及高中量子教科書,讓量子教育往下紮根,累積臺灣的量子人才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