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特赴港上市前實控人突擊分紅1億 轉型錯失電商發展紅利八成收入靠境外

●長江商報記者 江楚雅

長江商報消息上市前夕,公司實控人緊急分紅引發市場質疑。

近期,廚具品牌卡羅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衝刺IPO。值得注意的是,在遞表前四天,卡羅特宣佈派付股利1億元,由於公司實控人章國棟和呂伊俐夫妻持有公司98.6%股權,這意味着,此次分紅最大受益者,或爲這對夫妻。

事實上,夫妻倆的股份有部分來源於“繼承”。2007年,呂伊俐的母親李惠平和章國棟的父親章之慧共同創辦了卡羅特。兩人的股權隨後被轉讓給呂伊俐和章國棟。

卡羅特創辦之初主要爲海外品牌提供OEM服務,如今已完成向品牌商的轉型。用15年時間,卡羅特完成從“爲他人代工”到“找他人代工”的身份轉變,卻錯失了中國市場電商發展紅利期。

目前,公司大部分收益來自於境外業務,2023年,卡羅特實現營業收入15.83億元,淨利潤2.37億元,其中近80%的收入來自中國內地以外市場。

在中國內地市場,卡羅特面臨着激烈的市場競爭,爲爭奪市場份額,公司打起“價格戰”,利潤空間受到擠壓,核心業務毛利率不斷下滑,2023年,卡羅特品牌業務的毛利率降至39.2%,上一年爲45.9%。

針對上市前實控人突擊分紅套現、市場競爭壓力、毛利率下滑等問題,3月22日,長江商報記者發送採訪函至卡羅特方面,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回覆。

IPO前夕實控人突擊套現

3月8日,卡羅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衝刺IPO。而此前四天,公司剛宣佈派付股利1億元。

招股書顯示,目前卡羅特由Yili Investment持股98.6%,後者由36歲的章國棟、呂伊俐夫妻二人全資控股,二人分別擔任公司的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以及執行董事、首席產品官職位。

在上市前夕,公司大手筆分紅,最大受益者或爲這對“創二代”夫妻,兩人可能幾乎將全部分紅攬入囊中,這也引發市場質疑。

事實上,章國棟、呂伊俐夫妻倆的股份有部分來源於“繼承”。

2007年,呂伊俐的母親李惠平和章國棟的父親章之慧共同創辦了卡羅特。其中,李惠平持股55%,章之慧持股45%。作爲“創二代”,章國棟與呂伊俐二人在2010年從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畢業,之後於2011年先後進入卡羅特。

2013年10月,呂伊俐的母親李惠平將自己所持有卡羅特的全部股權轉讓給了呂伊俐,呂伊俐成爲公司大股東。2019年4月,章之慧把其股權轉讓給章國棟。

在2022年,卡羅特還宣派了5000萬元股利。截至2023年底,卡羅特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2.36億元,幾乎相當於一年利潤總額。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卡羅特創辦之初,主要爲海外品牌提供OEM服務,爲歐洲大品牌做生產代工,而後逐漸將業務深化。

2007年,公司的主要附屬公司之一浙江卡羅特成立,主要爲海外品牌提供OEM服務,即貼牌代工生產。

2013年,公司意識到市場需求,轉而專注於發展ODM業務,爲國際品牌所有者及零售商設計、開發及製造定製化廚具產品。

2016年,卡羅特戰略性地進軍在線零售領域,推出自有廚具產品品牌“卡羅特(CAROTE)”。

2022年,卡羅特迎來又一次戰略轉型,轉向完全外包的生產模式,將其全部生產外包給第三方合約製造商。

從OEM到ODM再到推出自有品牌,公司發展也實現了三級跳。2021年—2023年,卡羅特分別推出520個、1305個及1374個SKU的自有品牌產品。

招股書顯示,2021年到2023年,卡羅特營業收入分別爲6.75億元、7.69億元和15.8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53.1%;同期淨利潤分別爲0.32億元、1.09億元和2.3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73.1%。

從代工長向品牌商轉型,卡羅特的自有品牌收入也越來越高。2021年至2023年,卡羅特銷售自有品牌“卡羅特”產品的品牌業務,營收佔比由41.9%增至87.2%,同期ODM業務的營收佔比則由58.1%降至12.8%。

毛利率下滑依賴線上渠道

用15年時間,卡羅特完成從“爲他人代工”到“找他人代工”的身份轉變,卻錯失了中國市場電商發展紅利期。

目前,卡羅特大部分收益來自於境外業務,2021年至2023年,卡羅特在中國內地以外市場的收益佔比分別爲74.6%、64%、79.3%。招股書顯示,卡羅特已建立快速擴張的全球銷售網絡,策略重點爲電商業務,卡羅特與中國、美國、西歐、東南亞及日本等主要國際市場的領先線上平臺合作,確保產品在全球供應。

儘管卡羅特在全球市場的增長速度較快,但在中國內地市場的表現則相對遜色,2022年中國在線炊具行業中卡羅特的市場份額僅爲1.1%。

2023年,卡羅特在中國內地的品牌業務實現了3.23億元收入,僅同比增長約18%,是在所有品牌業務區域中增幅最小的區域,收入佔比只有23.4%。

中國市場增長乏力,源於激烈的市場競爭,卡羅特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蘇泊爾、小熊、九陽等品牌,這些品牌起步更早、深耕中國市場且線上線下均有佈局,相比之下卡羅特的競爭力較弱,切入時間較晚,並沒有吃到時代的紅利,公司不得不開闢海外市場。

而且,近年來,卡羅特爲爭奪中國市場份額打起“價格戰”,公司利潤空間被擠壓,毛利率不斷下滑。

2023年,卡羅特兩大業務毛利率都出現一定下滑,品牌業務的毛利率從上一年的45.9%降至39.2%,ODM業務毛利率則從13.3%降至11.8%。

對於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卡羅特解釋稱,爲吸引更多的客戶及維持競爭力,降低了若干產品定價。

渠道建設上,公司線上渠道銷售佔比超9成,2021年至2023年,公司線上渠道銷售收入佔品牌業務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爲98.1%、98.6%及99.9%。

線上渠道可以帶來更多流量,同時也要向電商平臺支付高額的佣金,2021年至2023年,卡羅特支付給電商平臺佣金金額分別爲2960萬元、4750萬元和1.67億元。這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公司的利潤。

利潤不斷被擠壓,一定程度上導致產品質量難以被保證。在黑貓投訴平臺,多個社交平臺上關於卡羅特產品質量的投訴不在少數,主要集中在鍋具粘鍋、虛假宣傳等問題上。

對於此類風險,卡羅特在招股書中表示,正在有選擇性地尋求機會將業務擴展至線下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港股IPO,卡羅特未披露具體募資金額,但已明確了多項投資計劃,但募集資金的必要性難以合理說明,募投項目中包括收購老牌知名炊具品牌,打造高端炊具系列;收購或投資新興炊具和家居用品品牌,以擴大產品組合。此外,募資還將用於產品研發、擴張消費渠道、投資ESG相關項目等。

一邊分紅套現,一邊募資補流,卡羅特的行爲引起市場質疑。業內認爲套現行爲可能使投資者對公司的管理層和治理結構產生質疑,從而影響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此外,套現可能導致公司資金流失,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未來發展計劃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