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與國開行深圳分行籤1600億元合作備忘錄 中冶等央企加碼佈局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陳思琦 深圳報道
一批央企正“加碼”佈局前海。
8月29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央地國企深圳行”活動現場獲悉,中煤(深圳)研究院等17個央地合作項目集中入駐前海、寶安,總投資達262.8億元。國家開發銀行深圳市分行與前海管理局簽訂合作備忘錄,達成向前海企業意向放款金額1600億元。
記者梳理髮現,此次落地前海的央地合作項目涉及基礎設施投資、人力資源、智能製造等領域。例如,中冶長城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長城”)爲中冶科工獨資設立的首個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平臺。中冶長城董事長王偉表示,公司將整合中國中冶勘察、設計、諮詢、建設、投資、融資、運營等各方面資源,積極參與前海的城市發展建設。
再如中智集團旗下的中智關愛通(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智關愛通”),定位爲企業員工預算管理與分發、一站式彈性福利解決方案與技術提供商,深圳分公司已落地前海鴻榮源中心,未來擬設立子公司,並以前海爲大灣區業務總部。
去年11月成立的中煤(深圳)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煤(深圳)研究院”)爲中國中煤一級子公司,註冊在寶安中心區,由中國中煤佔股90%、深投控佔股10%,定位爲聚焦碳中和、新材料、智能製造、數字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新型研發機構。
前海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近三年前海GDP年均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前海已組織開展三灣片區的央地國企走訪服務,將爲在地經營的央地國企送政策、摸需求、搭渠道,推動信息互通、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中冶長城:持續關注海洋新城等優質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中冶長城成立於2022年1月,註冊地爲北京市順義區,註冊資本150億人民幣,經營範圍包含項目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由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0%。
去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建築業轉型升級、保障性住房、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建造、新能源新材料、生態環保等領域開展合作。
王偉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作爲中國中冶唯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平臺,中冶長城將落地前海合作區,目前手續正在推進,未來將聚焦城市綜合開發、城中村改造、新基建等方面投資,結合前海、寶安以及深圳全市的產業優勢和需求,整合中國中冶勘察、設計、諮詢、建設、投資、融資、運營等各方面資源,做到優勢互補,強強聯合。
“比如前海‘擴區’後,我們對海洋新城項目非常感興趣,區位優勢明顯,產業發展方向也和我們特別契合。未來,我們將持續追蹤,逐步對接和推進這些產業要素集中、產業創新能力強、經濟效益強的項目。”王偉透露。
中智關愛通:擬在前海設大灣區總部
公開資料顯示,中智關愛通(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智集團旗下從事福利事務數字化服務的專業公司,2017年6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中智關愛通深圳分公司成立於2020年1月,今年5月底遷入前海鴻榮源中心。
去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修訂發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該目錄分鼓勵、限制和淘汰三類,將“人力資源服務外包”中的“福利事務服務”納入鼓勵類目錄。
據瞭解,福利事務服務是指企業將員工福利管理職能外包給專業的外部服務提供商,涉及的福利品種廣泛,如保險保障、健康體檢、培訓充電、旅遊拓展、心理諮詢、實物百貨和文化生活等方面。
中智關愛通副總經理皮興忠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雖在國家層面得到鼓勵,但福利事務服務行業仍比較分散,產業配套政策亦不完善。
“前海作爲現代服務業領域先行先試的國家級戰略平臺,我們希望與前海形成長期合作,未來能夠率先探索一些政策突破,形成行業標準。”皮興忠說。
從企業自身業務考慮,皮興忠談到,目前中智關愛通的客戶以製造業企業爲主,而深圳先進製造業集中,前海則以生產性服務業見長。將分公司以及未來的子公司、大灣區總部落在前海,一方面有利於吸引深圳乃至華南地區的企業客戶,形成業務集聚;另一方面,中智關愛通正在探索爲出海企業提供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前海作爲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也將爲公司的出海業務賦能。
中煤(深圳)研究院:前海將爲國際業務合作提供機遇
“作爲中國中煤直屬的新型研發機構,我們看重的是前海的區位優勢以及豐富的創新資源。未來在國際業務合作、國際化人才交流、技術銜接和對接等方面,前海都將提供更多的機遇。”中煤(深圳)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樂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中煤(深圳)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23年11月,註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由中國中煤、深投控分別持股90%、10%,經營範圍含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儲能技術服務、生物質液體燃料生產工藝研發、智能機器人的研發、特殊作業機器人制造、地理遙感信息服務、節能管理服務、再生資源回收等。
王樂介紹道,研究院將依託中國中煤和深投控公司產業優勢,構建“小內腦+大外腦”研發模式,聚焦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佈局方向,全力培育發展碳中和、新材料、智能製造、數字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實現科技成果孵化轉化與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