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莫迪熱情接待了一位華人老闆
(原標題:前兩天,莫迪熱情接待了一位華人老闆)
文章轉自公號牛彈琴
四手交錯,緊緊握在一起。白鬍子的莫迪笑得很歡,旁邊的華人老闆更是一臉燦爛。
莫迪與劉揚偉
作爲一國總理的莫迪,前兩天見的誰啊?
鴻海集團(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
隨後,鴻海集團發推,這樣說:
劉揚偉董事長正在印度訪問,今天我們與尊敬的莫迪總理舉行了熱情的會面,向他介紹了我們在該國取得的良好進展。富士康將繼續在印度建立一個生態系統,讓我們所有的利益相關者能夠共享、協作和繁榮。
莫迪隨即轉發了這條推特,然後說:我和劉先生的會面很愉快,我們的討論涵蓋了加強印度科技和創新生態系統的各種主題。
僅僅是禮節性會面嗎?
肯定也不是的。
富士康在印度有大動作。
彭博社3月3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富士康決定再投資7億美元,在印度班加羅爾市新建一家工廠,生產蘋果iPhone的零部件,還生產蘋果產品的耳機。
另有知情人士表示,這家新工廠,可能還將生產富士康新增電動車的部分零部件。
這也是富士康在印度的最大一筆投資,預計將很快爲印度創造約10萬個就業崗位。
富士康將在印度有大動作
考慮到富士康的重心一直在中國,很多外媒都不可避免對中印加以比較,彭博社認爲,新建的印度工廠雖大,但與鄭州20萬工人的工廠相比,還是小。但對印度來說,這已經很不錯了,“富士康在印度新建工廠的決定是莫迪政府一個來之不易的勝利……印度有望藉機縮小在科技上與中國的差距”。
根據估計,富士康在印度的新廠一旦完工,可大大增加印度境內iPhone零部件的供應,並且將印度目前iPhone生產在全球產量不到5%的佔比,一下提高到10-15%。
所以,也難怪莫迪一定要百忙中抽出時間,與劉揚偉來一場熱情的握手。
事情就是這麼一個事情,關鍵怎麼看?
完全我個人的看法,幾點吧。
1,莫迪果然很有一套。
沒當總理前,他就積極向中國改革開放學習,在古吉拉特各種招商引資,愣是將家鄉古吉拉特打造成了印度版的廣東;當上總理後,更是大刀闊斧,現在又親自出場,引來富士康等跨國企業,意圖打造印度版的世界工廠。
2,富士康也在積極佈局。
現在大舉投資印度,一是看中印度豐富的人力資源,二是也在分散產業鏈佈局的風險。全球化的時代,這樣佈局,有些我們可以理解;但我們更要未雨綢繆,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避免不利的衝擊。
富士康正在積極佈局 資料圖
3,外資也不要太樂觀。
很簡單,按照外媒的報道,即便富士康砸下重金,在印度代工的iPhone,短期最多也就達到15%。大頭還是在中國。這不是錢的問題,還有勞動力素質的問題,更有供應鏈便利的問題。還別提,印度關門打狗的習慣,讓多少外國投資者吃盡了苦頭,富士康未必不心頭惴惴。
4,中國的優勢無法被取代。
看彭博社近期的另一篇報道,就很有意思。標題就是《取代中國供應鏈?不要想了》,文章說,不要再說什麼強大的越南供應鏈,將取代中國去拯救全球化了。根本沒法取代!爲什麼?因爲“世界上不會有一個取代中國的新工廠,只會出現一種需要我們重新習慣的新全球化模式”。
5,我們要自信更要清醒。
我們肯定要自信,中國發展到今天,種種發展優勢,越南沒法比,印度也沒法比。這也是外資繼續加碼中國的原因。但我們更要清醒,畢竟,印度越南等國也在緊緊追趕,更有成本的優勢。國際競爭,不進則退。我們除了向上提升,別無選擇。
印度在拼經濟,中國更要拼經濟啊。
延伸閱讀
島內人士:若臺積電不去美國 下場或同北溪管道一樣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道(文/謝開華 霍丹彤) 美國《紐約時報》近日曝光,臺積電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內部質疑,高昂的成本、管理難題、生產材料短缺,讓項目陷入困境。這使外界更加相信,臺積電赴美設廠是一個美方逼迫之下的政治選擇,“對臺灣和臺積電幾乎沒有任何好處”。這個結果完全符合分析人士此前的預期。
然而,如果臺積電當初拒絕去美國,會是什麼下場?島內人士立即想到了北溪天然氣管道。
據“中時新聞網”2月25日報道,臺灣前民代蔡正元近日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說,如果臺積電不去美國,誰敢保證,美國不會炸燬臺積電?他表示,炸燬臺積電的說法也不是他說的,2021年美國的“兵推”裡面已提出來了。
蔡正元舉例說,美國要求德國不能買俄羅斯的天然氣,但德國不聽,北溪天然氣管道就被炸掉了!也沒人敢查。假設臺積電哪一天發生火災,誰敢查?也沒人敢查。
蔡正元24日還在臉書發文說,美德關係“堅若磐石”,卻不妨礙美國炸燬北溪管道,美臺關係同樣“堅若磐石”,卻不妨礙美國一再提出要炸燬臺積電,“所以堅若磐石的意思是,美國要動手的時候,德國和臺灣要閉緊嘴巴,緊到堅若磐石”。
北溪管道被炸 資料畫面
而據“中時新聞網”25日的另一篇報道,臺灣前民代郭正亮也在電視節目中表示,美國之前的“兵推”就提出要炸臺積電、撤芯片工程師,不過這是最後一招。目前美國是先設法讓臺積電到美國投資。
郭正亮提到,臺積電高級工程師去美國,三年合約期滿,可能被英特爾挖角,臺灣還要再補人過去。他表示,臺積電在美國屬於境外公司,臺灣員工想要拿美國綠卡也不容易,但是如果到英特爾,一年就可以拿到綠卡。另外,英特爾的薪資是臺灣台積電的三倍,美國臺積電薪資是臺灣台積電的兩倍,三年之後這些員工跳槽英特爾的機率很高。 臺積電會不會成爲美國的人才訓練班?目前看起來是有可能。
郭正亮認爲,這叫做“緩慢掏空”,臺積電是“寶寶心裡苦,不知道對誰說”。
聯繫到最近美國媒體人爆料稱總統拜登有“毀滅臺灣”計劃,引發臺灣社會一片譁然,島內人士對臺積電命運的擔憂可謂順理成章。
香港《明報》26日社論指出,美國近年來的諸多言行,確在自招“毀臺”嫌疑。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熱炒“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話題,製造臺海緊張氣氛,拜登政府上臺以來對臺軍售8次,鼓勵臺灣實施“豪豬戰略”,討論準備在臺灣“打巷戰”,對臺出售14套“火山”佈雷系統,要將臺灣打造成“地雷島”,美軍安全專家則鼓吹臺灣用“焦土政策”對抗大陸,甚至主張臺灣必要時摧毀基礎設施。而美國對待臺積電的態度,更被視爲“毀臺”的第一步。
臺灣“中研院”歐美研究所1月中旬公佈的民調發現,56.6%的受訪者“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美國是講信用的國家;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也顯示,對於是否擔心臺灣變成“第二個烏克蘭”,擔心者佔51.6%,不擔心的43.6%,對於是否相信戰時美軍會協防颱灣,相信者僅42.8%,不相信的有46.5%。可見“疑美”情緒在臺灣已佔上風。
《明報》社論指出,與用烏克蘭來消耗俄羅斯一樣,美國打“臺灣牌”的目的是爲消耗中國大陸,臺灣是否毀滅對美國的戰略目的來說並不重要。對此,民進黨當局不會看不清楚,但他們卻全力配合美國戰略,對美方言聽計從,這是“愛臺”還是“害臺”,就像美國是“護臺”還是“毀臺”一樣,明眼人都應該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