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達電路IPO:過會後超13個月還未提交註冊 業績增長可持續性被反覆追問
每經記者:範芊芊 每經編輯:楊夏
深圳市強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達電路)的上市之路可謂曲折。早在2022年6月,強達電路就曾披露過創業板招股書(申報稿)。2023年3月31日,強達電路順利過會。時間過去了一年多,強達電路還未提交註冊申請。
實際上,與強達電路情況類似的創業板IPO企業還不少。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6日,A股市場已過會還未提交註冊申請的IPO企業共有30家,其中有24家都來自創業板,其中比強達電路過會時間更早的企業還有8家。
強達電路主營業務爲印製電路板(PCB)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應用於工業控制、通信設備、汽車電子、消費電子、醫療健康和半導體測試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強達電路過會後排隊等待的過程中,2023年其所處的PCB市場面臨需求疲軟、競爭激烈等挑戰,強達電路2023年的營收也出現了下滑。而在第一輪和第二輪問詢中,其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以及募投項目產能過剩風險成爲監管反覆追問的問題。
2023年營收出現下滑,業績增長可持續性被關注
作爲一家創業板IPO公司,在第一輪和第二輪問詢中,強達電路的業績增長可持續性被反覆追問。
在過會前的2020年—2022年,強達電路的業績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但可以看到的是增速正在放緩,營業收入分別爲4.99億元、7.1億元、7.31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784.66萬元、6806.91萬元、9090.07萬元。
而在過會後,強達電路出現了“業績變臉”。根據強達電路披露,2023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爲7.13億元,同比下滑2.44%,PCB業務銷售收入、銷量、銷售均價均出現下滑。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強達電路稱,受PCB市場需求疲軟、公司產能未能擴充和宏觀經濟變動等因素影響,大批量板市場競爭激烈,銷售收入降幅較大。
實際上,2023年全球PCB產值下滑的幅度則更大。根據Prismark發佈的報告,2023年PCB總產值爲695.17億美元,同比降低15%。強達電路稱,整體銷售規模受市場影響較小得益於公司樣板產品收入規模和收入佔比持續提升。
在PCB產品銷量下降的情況下,強達電路的產能利用率也在下滑。2021年—2023年,公司產能利用率分別爲93.94%、84.76%、83.97%。不過,強達電路認爲,產能利用率下滑是由於產品結構調整,且僅是短暫回落。
此次IPO,強達電路擬募集資金6億元用於擴產及補充流動資金。募投項目建設完成後,公司將新增合計96萬平方米的PCB產能,這是強達電路2023年產能的接近2倍。是否會出現產能過剩問題也是監管關注的重點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方正證券研報指出,2024年一季度PCB行業顯著修復,AI引領新一輪增長,從部分PCB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來看也同比有所增長。那麼強達電路一季度業績表現如何,產能利用率又是否有所提升?5月15日,記者向強達電路郵箱發送了採訪提綱。16日,記者電話聯繫了強達電路證券部。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創始股東爲何未被認定爲實際控制人?
除了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與募投項目產能過剩風險,股權激勵涉及的相關問題也是強達電路在第一輪和第二輪問詢中均被追問的一大重點。
2017年,強達電路設立了寧波保稅區鴻超翔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寧波鴻超翔)、寧波保稅區翔振達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寧波翔振達)兩大員工持股平臺。
爲了激勵內部優秀骨幹員工,當年12月,公司實際控制人祝小華、董事兼總經理宋振武分別將其持有的部分股份轉讓給寧波鴻超翔、寧波翔振達,上述股權轉讓價格爲3.75元/註冊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祝小華、宋振武同爲強達電路的創始股東,最初分別持有公司30%、25%股份。截至第二輪問詢回覆日,祝小華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51.26%表決權,爲強達電路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宋振武作爲第二大股東,直接和間接控制公司24.37%表決權。
同時,祝小華、宋振武分別任強達電路的董事長、董事兼總經理,他們也分別是寧波鴻超翔、寧波翔振達的執行事務合夥人。可以看到,無論是從創業歷程、持股比例、崗位任職情況等來看,祝小華、宋振武均在強達電路的經營管理及決策中扮演重要角色。那麼宋振武爲何未被認定爲共同實際控制人或一致行動人?
強達電路在第二輪問詢中回覆稱,宋振武無共同控制公司的意圖,對公司不存在股權控制關係,在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分工明確的範圍內履行其股東、總經理、董事等職責,獨立參與公司經營管理決策,且其與祝小華之間不存在一致行動協議、表決權委託協議或類似安排,與公司其他股東之間亦不存在相關協議或安排以謀求實際控制人地位。
另外被關注的是此次股權激勵的股權轉讓價格。根據強達電路披露,上述股權的公允價值爲每股30元,這一價格參考了同年10月外部投資者貢超的入股價格。在第一輪及第二輪問詢中,強達電路均被要求說明了上述股權公允價值的合理性。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