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購的捲紙還沒手掌大!想撿便宜卻買到「小人國用品」

消費者輕信廣告結果上當受騙,搶購的捲紙還沒手掌大,想撿便宜卻買到「小人國用品」。(央視新聞)

據央視新聞報導,「9.9元(人民幣,下同)秒殺高端耳機、19.9元帶走一箱零食……」在一些電商平臺、社交平臺,「白菜價」的商品總能吸引很多消費者來「撿漏」。然而,看似超值的交易背後,卻可能隱藏着商品尺寸的秘密,不少網友收到「小人國用品」後直呼上當受騙。

低價網購裡隱藏的消費陷阱層出不窮,讓消費者防不勝防。商家玩起尺寸遊戲、障眼法,甚至虛假宣傳,被矇騙的消費者就只能吃啞巴虧嗎?

商家以低價購、0元購誘導消費者「撿漏」 商品質量、大小、規格卻大打折扣

「家人們!不要九十九塊九,不要六十九塊九,不要四十九塊九。今天給寶貝們上福利,只要二十九塊九……」在短影音平臺上,一名網友學着網路主播們直播的語氣,展示自己買到的一個僅有手掌大小的電磁爐。

與此類似,因爲低價或優惠促銷下單,結果買到迷你尺寸產品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有網友下單了一對鎮宅石獅子,收到之後卻只有幾公分大小;另一位網友展示了家人在網上購買的紙巾,一整提紙巾與手機殼的大小差不多;還有網友花19.9元買了一整籃月餅,實際只有四個,每個月餅和指節差不多大小……

除了在各類購物平臺上買到迷你尺寸的產品,還有消費者反映,一些微信羣以「0元下單」爲誘餌,吸引羣友們入羣。消費者張先生說,自己通過隨快遞寄送的卡片掃碼進入了低價羣。

張先生說:「我在網上買了東西之後,打開郵包,裡面除了買的東西,還有一張卡片,刮開之後顯示中了二等獎。根據提示,我掃QR Code進入了一個羣,後來我發現羣裡面很多人都是中二等獎進來的。過了一段時間,就有人在羣裡面發了幾個鏈接,稱0元就可以拍到紙巾、餐巾紙、垃圾袋三樣小物品。」

抱着試試看的態度,張先生選擇了0元購紙巾。張先生表示,看宣傳圖覺得還不錯,以爲是正常的東西,但是過兩天拿到東西后,才發現餐巾紙還沒有手掌大,垃圾袋跟手指差不多長短。

這些所謂的「低價購、0元購」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意?在羣內觀察一段時間後,張先生髮現,這些購物羣首先通過「0元購」吸引新羣友入羣,進而再銷售低價劣質產品。

張先生說:「商家通過這種宣傳推銷商品,他讓你拉好友進羣,然後以較低的價格賣其他東西。有些人買了之後會貼文出來,東西確實便宜,但是它的質量、大小、規格都會大打折扣。

買家花萬元網購挖掘機卻收到玩具 賣家被判「退一賠三」

相比於購買普通的生活用品貨不對板,廣西一名消費者的經歷,損失則大得多。廣西高院微信公衆號近日披露,今年2月,羅某因打理自家果園需要,通過某二手平臺,在周某開設的店鋪選中一臺一噸重迷你微型工程履帶多功能挖掘機。挖掘機商品詳情頁寫明,「破碎/抓木/耙草/鑽孔一機多用不止挖掘」,售價1萬元。

羅某與店主周某確認功能配置後,支付貨款生成電子訂單。10天后,羅某卻收到周某寄來的一臺玩具挖掘機。雙方協商未果,羅某將周某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認爲,周某的銷售行爲已構成欺詐,判決周某退還羅某1萬元購物款並給予三倍賠償,羅某退還周某寄來的玩具挖掘機。

同樣踩過低價網購坑的消費者高女士認爲,用戶在下單時看清詳情頁之外,平臺也應加強對商品的審覈、監管。

高女士說:「商家用模糊的圖片和不明確的描述來誤導消費者,等消費者發現問題時,東西已經寄到家了。網購不能只看價格,還要仔細查看商品的詳細信息和用戶評價。也希望平臺能夠加強對商家的監管,杜絕『貨不對版』的商品出現。」

專家:平臺需加強對商家的審覈及管理 消費者切忌貪圖便宜輕信低價

對此,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不論是在電商平臺還是聊天軟體內,產品廣告的發佈者、銷售者都應全面、真實、準確、及時披露產品相關信息,不能欺騙和誤導消費者。商家要遵守電子商務法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規定,比如要公示證照信息。」

對消費者來說,不要輕信低價。如果有一些作出特殊低價承諾的平臺、商家,儘量保存好證據,以免貨不對版,依法來維權。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向有關部門投訴,有關部門可以責令平臺、商家提供當初交易的信息的記錄。

從平臺來說,應加強對商家資質的審覈及日常的管理。如果發現商品明顯低於市場價,或明顯存在虛假宣傳行爲的商家,平臺要採取限流、下架等措施,並向有關部門報告。如果平臺沒有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平臺同樣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黃曉宇律師對媒體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提出,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此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也規定了,經營者應當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真實、全面地向消費者提供商品相關信息,且需要以顯著方式標明商品的品名、價格和計價單位等信息,做到價籤價目齊全、內容真實準確、標識清晰醒目。

黃曉宇提醒廣大消費者,要避免類似的網購陷阱:

首先,避免貪圖小便宜;其次,如果對商品數量、尺寸等基本信息不確定,要與客服聯繫,要求客服提供詳盡說明;最後,如果自己權益受到侵害,要聯繫平臺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投訴,必要時候也可以通過訴訟、仲裁的方式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