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引水區擬依循國際 引水人反彈:拿國外的衣服要臺人穿會尺寸不合
交通部檢討「我國國際商港、工業專用港強制引水區域草案」,要求擬依國際做法。引水人認爲,國外港口危險性和臺灣港口不能相提並論,「拿國外的衣服要臺灣人穿會尺寸不合」。
交通部民國104年就預告修正強制引水區草案,但至今未公告。針對航港局提出最新的版本,交通部參考運安會建議,最近再次檢視,要求擬依國際做法,卻面臨各引水人辦事處反彈。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近幾年調查多起船舶在港口碰撞案件後,發現臺灣目前引水的做法與世界各國港口作法迥然不同,尤其領船進港的登輪點及領船出港的離輪點不一致,且離輪點也未在海圖上標示,甚至船還未出港引水人就下船,對不熟悉港口作業的船舶是一大風險,多次建議交通部訂定及公告強制引水區域,並公佈引水人登輪、離輪點位置,提升港口航行安全。
交通部根據運安會建議,重新檢討「我國國際商港、工業專用港強制引水區域草案」,航港局提出的草案,與104年的預告草案完全不同,雖然各引水人辦事處都支持,但因爲並不符合國際上的做法及運安會的建議,交通部已退回。
高雄港引水人辦公室主任杜振勇告訴中央社記者,全臺所有港口引水人實際作業,離輪點和登輪點都是不一樣的,登輪點是在防波堤外、離輪點基本上都在防波堤內,「因爲下船比上船難,也就是離輪比登輪還危險。」
杜振勇說,運安會拿着國外的案例要套在臺灣港口,但臺灣東岸面臨太平洋、西岸面臨臺灣海峽,這些都是開放海域;但國外有很多港口有海灣阻隔了大風大浪,危險性和臺灣港口不能相提並論,「拿外國人的衣服要臺灣人穿上就會尺寸不合、不合身。」
杜振勇表示,根據「引水人管理規則」第39條規定,引水人在執行領航業務時,在未完成任務前非經船長同意不得離船;也就是說離輪也是經過船長同意的,當然也有特殊狀況需要將船帶到外海,但這些要負擔的成本、風險是不同的,船長會依照情況評估。
臺灣省引水人聯合辦事處主任、前基隆港引水人辦事處主任方信雄表示,世界各國港口有一半的引水人在同一地點登、離輪,但也有一半與臺灣一樣登、離輪點不同。
方信雄說,基隆港冬季吹東北季風時,風高浪大,一旦引水人將船舶帶到外海2浬處時再下船,因較難判斷風浪高點,很可能導致引水人下船時受傷,他認爲,必須視各港口的水文狀況和地理位置,引水人登輪、離輪地點有所不同,不應規定登輪、離輪要在同一點或附近。
一名不願具名、有13年資歷的引水人表示,運安會拿着有利論點的資料要求引水人登輪點和離輪點要相同,認爲在防波堤內離輪會影響港口安全,「但全臺港口開港至今其實因此發生的安全問題並不多,目前的做法也保障了引水人的安全。」
對於交通部擬修正強制引水區草案,臺中港引水辦事處主任侯中南表示,他擔任引水人13年,領港的船隻超過1萬艘,之前在討論草案的會議中,都已表達引水人的意見,希望制訂出來的辦法,能跟開會中討論意見相符,大家對於安全的要求是一致的,都希望引水人、船泊、引水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