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醫藥流通全產業鏈,綠地醫療產業集團對標了哪些醫藥公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韶葵 上海報道
不久前,綠地控股(600606.SH,簡稱“綠地”)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上海綠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簡稱“綠地醫療”)。這家公司由綠地集團持股70%,上海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綠地貿易港集團”)持股30%,註冊資本金2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由綠地貿易港集團總經理薛迎傑擔任。很顯然,綠地有意將之與房地產做出切割。
綠地對外宣稱,成立綠地醫療產業集團,並與九州通(600998.SH)、聯影醫療(688271.SH)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這是綠地全面切入醫藥流通產業鏈的一個信號。綠地此前也有涉足康養產業,此次成立醫療產業集團,意圖通過深入綁定國內外頭部醫療企業和機構,構建醫療產業多鏈路業務體系,打造一家行業領先的醫療供應鏈管理及健康服務企業。
目前,綠地醫療已開展相關的合作。據綠地醫療產業集團業務負責人王晨介紹,綠地醫療與九州通的合作集中在配送和醫院供應鏈管理(SPD)業務上;與聯影醫療則是一同出海,合作開拓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市場。
王晨於2023年10月正式加盟綠地醫療,此前在國藥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國藥口腔任職副總經理。王晨加盟至今,除了幫助綠地董事長張玉良完善綠地醫療產業全產業鏈的規劃之外,還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團隊。據其透露,團隊正在逐步擴張中,目前綠地醫療在哈薩克斯坦已找好合作夥伴,並計劃於7月中旬帶隊奔赴哈薩克斯坦,與相關部門溝通推動下一步合作進展。
房地產跨界醫療,綠地並非獨家,融創、遠洋、萬達、復星等早已佈局醫療產業。
醫藥流通全產業鏈佈局
若不是張玉良與邁瑞集團創始人李西廷的一次長談,可能就沒有綠地醫療產業集團的誕生。
據知情人士透露,邁瑞醫療器械把華東區總部搬到了綠地外灘中心之後,李西廷曾與張玉良進行過一次深入交流。張玉良請教了李西廷對於醫療行業的一些想法,後者則給了張玉良一些如何佈局醫療產業的建議。
在房地產行業縮表的大背景下,與人口老齡化息息相關的消費醫療引發了張玉良的關注。綠地康養探路在前,加上與李西廷的深度交流,激發了張玉良加快佈局醫療產業的想法。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王晨淺析了綠地對於醫療產業上中下游的佈局路徑。王晨指出,在上游,綠地醫療主要是跟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合作。綠地醫療與邁瑞的簽約合作,正是對醫療產業上游的佈局,比如公共醫療健康體系端的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業務。中游是綠地醫療主要的賽道。下游的業務,目前主要在於建立獨立第三方血液透析中心,增加血透病人的牀位,包括最後完成全國的佈局。
不久前,綠地貿易港集團成功中標溫州市甌海區衛生健康局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採購項目,標誌着綠地醫療產業AED業務實現首單落地。王晨透露,綠地醫療產業AED業務即將在上海市區落地,“現在每個區都在推,但是這是政府財政的預算,所以它的落地有一個過程。”
王晨表示,雖然一些中小城市AED業務已經佈局得很好了,但是中國整體的配置率是比較低的。他舉例稱,鄰國日本每10萬人大概是550臺;美國每10萬人600臺。而在上海這樣的發達城市,10萬人才只有20臺。
在綠地醫療產業佈局中,通過社會辦醫增加血透病人牀位也是重要一環。當前全國血透病人數量正在逐步增加,國內血液透析技術也日益發達,耗材研發的能力也不斷加強。由於腎移植技術正處於發展進程中,血液透析自然成爲病人延長生命週期的一條重要途徑。
“綠地本身做獨立第三方血液透析中心,也可以跟自己的房地產物業,包括房地產的資源結合起來,提供更好的服務跟環境。”王晨透露,今年年底之前,綠地會在上海落地第一家與公立醫院合作的血液透析中心,項目目前正處於審批、裝修和建設的流程中,預估明年3月份能接待病人。
據王晨透露,除了配送、供應鏈管理外,綠地醫療產業集團還將依託綠地集團旗下產業內容,加快血液透析中心、醫療綜合體、醫療醫藥產業園等項目籌建落地。
基於在醫療行業上中下游的業務佈局,王晨認爲,綠地醫療產業佈局已初步成型。
“出海”挑戰
在此基礎上,綠地醫療在謀求出海。王晨表示,“出海”現在符合國家倡導的方向。
一個背景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市場容量,製藥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爲醫療衛生領域的合作提供了諸多機會。同時,我國已與13個共建國家和東盟、非洲、拉美、中亞、阿拉伯等6個重點地區建立了命運共同體,爲我國與共建國家增進互聯互通、深化各領域的合作共贏塑造了更加有利的環境。
當前,各國對公共健康領域的本地化建設更加重視,供應鏈、產業鏈本土化趨勢明顯。在新形勢下,尋找新的發展路徑和方向對我國醫藥產業的未來發展極其重要。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在今年國產創新藥對外授權許可項目中,有6項合作的總金額超過了10億美元,涵蓋抗體藥物、抗體偶聯藥物等領域。
王晨還表示,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已經發展壯大,數量衆多,綠地藉助已有的資源幫助一些中小規模的醫療器械企業的特色產品“出海”,可以順勢搭建一箇中小醫療器械企業“出海”平臺。
在醫療“出海”方面,綠地對標了復星、邁瑞、國藥集團等國內醫療產業巨頭。
2023年12月,復星旗下的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斯魯利單抗注射液獲印度尼西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這是斯魯利單抗首次在海外市場獲批上市,也成爲首個在東南亞國家獲批上市的中國抗PD-1單抗。目前,復宏漢霖已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遞交了該藥上市許可申請,進一步推動在東南亞地區的上市進程。
自2020年以來,國藥集團、科興生物、金斯瑞、藥明生物等國內生物醫藥企業龍頭相繼在新加坡建廠。據悉,綠地醫療目前尚未有在海外落地建廠的計劃,但已在當地尋求合作伙伴,未來將會探索更多可能性。
但王晨也指出,醫療器械細分領域衆多,且海外市場需求、監管、競爭等具體情況不盡相同,中國企業“出海”也面臨着諸多挑戰。因此,綠地醫療在“出海”過程中,也會對此進行多方研判。
總體來看,醫藥流通行業規範化、集中化的程度逐步提高,傳統配送業務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行業競爭壓力不斷強化,促使行業內規模企業向以優化供應鏈服務爲核心的新型商業模式轉型,逐步從傳統的藥品分銷商向高質量、全方位的醫療供應鏈服務商轉型,通過爲全產業鏈提供專業化及標準化服務,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與價值。
從這一點來看,綠地醫療產業面臨的資金與技術挑戰不小。但王晨充滿信心,其表示,綠地有較靈活的機制,也有一定的資源優勢,綠地與傳統醫療產業的碰撞,說不定能打造出一個不一樣的醫療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