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山遊5-2】城市山人/步道上的傳家寶
背起嬰兒背架,城市山人帶着未滿一歲的兒子重回山野的懷抱。圖/城市山人提供
背起背架 攜子入山去
身爲一位家長,經常有個問題縈繞心頭:我可以給孩子什麼樣的童年?這樣想的同時,不禁回憶自己的童年中最難以忘懷的部分,想着想着笑容便攀上嘴角,好似大多場景都是在戶外呢!
我憶及在武陵農場露營時,甫揭開火鍋鍋蓋的香味四溢;一下子又到陽明山雲霧繚繞的林間土徑,空氣冷冽而鮮脆,腳下是滑溜的樹根與溼土……還有一幕,是傍晚返回步道口的時候,夕陽金黃色的光芒穿過林隙,在父親身後打出長長的背影,我則嬉笑追趕,對他高喊:「爸爸你看我踩你的頭!」
所以我想,如今有了孩子,何不由我將這些寶貝交到他小小的手上呢?身爲一位有經驗的山友,我自是不願坐困愁城到孩子長大,於是毅然決然背起嬰兒背架,扛着未滿一歲的嬰兒,奔向郊野懷抱。
循序漸進很重要,我們的山旅便始於離家近的步道,不只讓我練習在山上獨力照顧孩子,父子間也需要一段磨合期(即使我的同伴只會咿咿呀呀)。當然,負重拾階而上並不輕鬆,但我抱着鍛鍊體能的心態,倒也甘之如飴。
沉浸山野 父子互動更多
第一個令我驚訝的發現,便是孩子初入山林的反應。記得在家中,我和太太總是受他無窮精力所苦,動輒哭鬧不休、雞飛狗跳,但只要一踏上步道,他便睜着大大的眼睛環顧四周,整個人都安靜了下來。此時,我會不定時遞上一些小樹枝、葉片、石塊等,讓他摸索自然造物的材質與紋理。
莫忘了比起風景與不斷行走,小朋友更在乎的是離他最近的世界,那些能抓、能碰、能摸的東西──只要注意放進嘴裡的玩意兒就是了。
然後我領悟到,靜下來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我。城市生活充滿壓力,有時對待孩子難免缺乏耐性,甚至不乏逃避責任的念頭;然而放鬆下來的我,卻自然而然地將心放在他身上,互動多了起來。天啊,我想我在步道上三小時內對他講的話,加起來可能比平日三天還多。
其後,在九個月的時間內,我揹着他分段完成總長九十二公里的臺北大縱走,中途不乏下車活動筋骨和爸爸充當解說員的時候。
途經小油坑,我便講解空氣中臭味的由來,讓他在一段距離外感受噴氣口的熱度;沿南港山系棱線行走,在展望良好處可指點臺灣最高的101大樓和繁華的商業區;甚至鼓起勇氣,人生第一次徒手抓螳螂,就爲了助他近距離觀察昆蟲的構造。
步道上隨手可得的植物,是城市山人讓孩子探索自然的優良教材。圖/城市山人提供
同遊的山 將成珍貴回憶
隨着時間過去,我愈來愈喜歡帶他上山了。在家裡或其他地方,小孩調皮什麼都要動手動腳,我總要耳提面命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令人煞是心煩意亂;但在變化多端的自然環境中,只要能保障安全,我幾乎不用操心,因爲孩子自會沉浸於探索的樂趣之中。
然而步道起伏不定,有寬有窄、有坦途險徑,草木蟲豸,也不盡然安全無害,跌跤、滑倒、受傷在所難免。我安慰他之餘,總會說出和父親一模一樣的話:「學到教訓,拍拍屁股站起來就好!」
到頭來,他可能不會記得小時候這一切,但我相信生命中所有的路口,都是過往累積堆疊的結果;許多事情發生不明所以,最終卻成爲一生珍藏的記憶。孩子會長大,我會衰老,但願當他航向我無法企及的遠方,面臨考驗與抉擇,這個阿爸在步道上交付給我,我再交付給他的傳家寶,能喚起一模一樣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