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之間】劉怡雯/「兩代旅遊」大不同

圖/Betty est Partout

年初,大女兒忽然傳訊息到家庭羣組,問誰要和她暑假一起去馬來西亞?當下秒回媽媽要,深恐遲疑一秒鐘她就要飛出去,就像去年沒跟上的義大利行。

和女兒一道旅遊,最棒的是她會事先把行程用PDF列得清清楚楚,然後英語、法語、韓語就像翻譯機般輪轉,媽媽只要一步一腳印跟着走就行。真正問題在於母女倆常常意見不同,隨時可能因旅途一些瑣事擦出火花,氣得心想下次不跟了,結果下次女兒一邀又跟,算不算是母女相欠債?

去年後疫情時代歐洲旅遊爆紅,新聞報導旅宿交通狂漲,猴痘開始流行,一直糾結此時前往,好嗎?還在沉思,小女兒已從西歐悠遊一個月回來,大女兒接力義大利三週自由行,只剩媽媽還在to be or not to be?原來這就是X和Z世代差別。

現在難得可以和孩子旅行,媽媽慢慢懂得不要老是堅持己見惹人煩,尤其當職業病發作不斷叨叨絮絮下指導棋很嚇人。幸好經過幾次磨合,知道如何順着毛摸,就像孩子忍耐着媽媽對歷史文化的興趣,放我沉迷羅浮宮或大英博物館一下午,會合時才說她已經繞了三圈。

當然我也配合她們對自然的喜愛,好比大女兒在沙巴海域浮潛整整一小時樂此不疲,殊不知可憐的媽媽下水不到十分鐘就被救生員拉回船上,目睹媽媽活脫像一隻載浮載沉的大水母,快把南海海水喝光。

這回連續十天早出晚歸馬國行,不斷告誡自己要尊重大女兒的規畫,撐到最後在吃方面實在投降。出門前她搜尋許多網路欽點必吃,其中光是肉骨茶餐廳就有五家;另外爲了吃,什麼都可以忍耐,明明七月熱得半死,滿滿人潮坐在沒有冷氣的走廊或市集內,大汗淋漓喝着熱滾滾茶湯,在煙燻味中啃雞翅。大女兒和同遊的大妹及外甥一直說好吃,只剩我煙味過敏涕淚縱橫,此刻頭上佈滿蜘蛛絲吊扇有氣無力在那轉啊轉,悲情呀。

最終媽媽不懂夜市一顆比籃球還大的椰子只要臺幣二十元,爲什麼非要去網紅店喝小小卻要價八十元的椰子?省些錢不好嗎?連日疲憊下終於發起牢騷,女兒沒好氣地說不一樣,外甥則是微笑不語看着累到走不動的大阿姨,難道又是代溝?

常在家庭版看到許多作者寫着與父母出遊的趣事和紛擾,兩代經歷、體力大不同,此時不是互相退讓配合,就是從此各走各。想借此對三十而立的女兒們道謝,經常邀請快耳順之年媽媽旅遊,很珍惜這這份心意。只是當下回媽媽有所埋怨時,想想你們三姊弟小時候旅行吵得天翻地覆,我也沒有把哪個不乖的遺落在世界角落,或真的氣到把誰丟下飛機;所以請包容這份專屬母親對孩子纔有的任性,讓我們一起繼續走世界。